第A6版: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设危化品车辆“绿色快通道” 打造机器人“小智”高效办证 “知产警官”上门“体检”……

宁波公安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北仑公安走进企业,面对面宣传企业营商安全知识。通讯员 胡佳晓 摄
象山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到专精特新企业传授商业秘密保护技巧。
通讯员 章挺伟 摄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宁波市公安局坚持把公安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公安职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实践和尝试,全力护航经济发展。

    北仑区公安分局

    警企联络制度 守护1.7万余家中小微企业

    春寒料峭,宁波市北仑区的工业社区里大型货车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这背后,离不开北仑公安为危化品车辆临时通行设置的绿色快通道。今年企业复产复工期间,中小微企业对于办理危化品车辆通行证的需求骤增。“绿色快通道”的出现为企业办证节省了大量时间。

    据统计,2022年,北仑区中小微企业的总数已超过1.7万家,其中工业领域的中小企业超过8000家。为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要求,服务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北仑公安建立警企联络制度,倾听企业需求,精准提供服务。

    目前,北仑公安已将全区企业按地域分布划分为11个片区,建立企业驻点联络制度,由中层干部直接负责联系全区52家千人以上企业。“这样的点对点服务,可以让公安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北仑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分局还在线上线下建立警企互动渠道,以便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定期推送安全知识、反诈宣传等内容。

    在维护工业社区营商环境方面,北仑公安创新搭建全域立体化、网格化巡控体系,健全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优化警力配置和防范重点,对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行为即发即处。此外,依托“宁波保安智慧调度”平台,北仑公安还建立完善警保联动机制,规范10项工作职责,落实20万元奖励经费,企业安保力量目前已协助处置各类警情593起。

    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处

    “小智”办事

    群众和工作人员都满意

    3月27日,市民毛女士走进宁波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处,准备办理驾驶证毁损换证业务,公安政务服务机器人“小智”听到她办事的需求后,语音提示她把身份证放在高拍仪下,随后开始识别信息,判断她符合办理条件,40秒后告诉她可以到人工窗口领取新证件,毛女士对此感到非常满意。若在过去,毛女士需要耗费五六分钟时间,还需工作人员协助。

    一流的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是助力“一号改革工程”落地的支撑。

    2022年,宁波市公安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开发智能速办应用平台,创新打造政务服务机器人“小智”,“圆头圆脑”的它实现从受理、填报、核校、审批、出件等全自动操作运行,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真正做到政务服务“全天候、不出错、高效率”,为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都减轻了负担,赢得了普遍认可。

    据宁波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张哉章介绍,全市公安政务服务年办件量达千万,有了“小智”帮忙,群众办事更加快捷了,因为“小智”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够勤快”,在分析了历年服务数据后,将13个群众“急难愁盼”的政务服务事项交由它办理,在教它学会事项规则和办事流程的基础上,运用智能识别和语音技术,做到信息识别比人眼更准,信息录入比人手更快,审批效能比人手更强;二是“够聪明”,它已打通政务服务和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能在审核中自动判断是否符合办理条件,对于上传材料不准确、不齐全、不符合智能速办条件的,弹窗提示转至人工审核,实现智能办件流程闭环。

    除了政务服务大厅,线上也是“小智”的主战场。货车进城通行证办理事项对物流畅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货车司机在“浙里办”APP、“宁波交警”微信公众号等端口上动动手指就能搞定,原来每件需要3分钟-5分钟,如今在“小智”的支持下只需要20秒-30秒,并且全年无休,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个人。

    目前,“小智”已经在宁波市及鄞州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公安窗口上线应用,群众回访满意度达到99.8%。上线运行一年来,已办理各类审批事项8万余件,节约办件时间约5300余小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五分之一。这个项目被省公安厅评为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

    象山县公安局

    “知识产权联络警官” 展开商业秘密防控检查

    象山某公司的一名高管突然离职,摇身一变成了竞争对手,还陆续挖走多名核心技术骨干,而公司老板蔡先生却浑然不知。直到这名高管因挪用资金东窗事发,蔡先生才发现公司的商业秘密已被泄露。

    尽管已造成的损失无法追回,但蔡先生在象山县公安局“知产警官”的帮助下,亡羊补牢。

    前期,象山警方在侦办黄某挪用资金案过程中,发现黄某新公司生产的产品疑似侵犯了蔡先生公司的商业秘密。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蔡先生的企业一直未建立系统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因此在与员工签订合同时未约束其保密义务,无法形成“前置确权”,不能依法认定黄某的行为侵犯了商业秘密,导致虽然公司被侵权,却无法以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案。

    “我们此前在走访中发现,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企业越做越大,但经营管理的理念没能跟上,不仅没有最基本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甚至连什么是商业秘密都不知道。”象山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胡潇迪说,每每遇上因企业主未采取相应的前置保护措施,导致泄密后无法追责的情况出现,民警也觉得惋惜。

    借助“知识产权联络警官”试点,象山警方从全县遴选出24名“知产警官”,经过宁波市知产专家的专业培训后针对本地重点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展开全方位的“体检”。体检的菜单根据宁波市公安局梳理的商业秘密防控检查指引,包括涉密人员、载体、区域、制度等6大类50项内容逐项展开。

    经过对蔡先生的工作进行首轮“体检”,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只有29分,远低于60分的及格线。

    整改意见下达后,“知产警官”每季度都会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走访复查。经过一年多的持续跟进,蔡先生公司的知产保护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今年复查中,系统测算分值为93分,这也是迄今为止系统评分的最高得分。

    截至目前,象山“知产警官”已为辖区重点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体检”169次,发布预警152次,开展会诊、培训56次,辖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评分平均值显著提升。记者 邹鑫

    通讯员 陈拓 张力 纪祥云 曹旭 何凯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