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 记者 崔引 摄 |
|
参加活动的市民在观摩树葬仪式。 记者 杨辉 摄 |
编者按 来去匆匆,愿留美好。3月31日,宁波晚报、新甬派客户端组织的“绿色清明 礼敬生命”系列活动正式启幕,参加活动的热心市民分别来到同泰嘉陵和大同公墓,观摩树葬仪式,了解最新的壁葬、花坛葬等新型节地生态葬。 来去匆匆,愿留美好!100名逝者长眠桂花树下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捧着盛放亲人骨灰的可降解骨灰坛,缓缓放入树葬区,再轻轻盖上一层黄土,献上一束鲜花……3月31日,鄞州区民政局主办的第八届“我愿化作一棵树”集体树葬仪式在同泰嘉陵举行,19位逝者集体安葬。 逝者家属王前卫说:“父母生前曾嘱托我们,离开世界后,要寻一处清净、美丽的地方树葬,我们最终寻到这处心仪之地,帮父母实现了遗愿。以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花草树木思念他们。” 仪式现场古琴绕梁,从余姚特意赶来参加“绿色清明 礼敬生命”活动的市民陈小玉说:“以前只在报纸上看过树葬新闻,但从未实地看过。今天在现场看到,整个仪式简单、温馨,逝者长眠树下,亲人撒下花瓣、培土,就像在春天种下希望的种子,等到秋天,一定也会化作馥郁繁花。百年之后,我也打算长眠于此。” 据介绍,鄞州区已举行了8届集体安葬仪式,共计100名树葬先行者长眠桂花树下,为世界留下芬芳。 参观完树葬仪式后,参加活动的市民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分别参观了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法。 这些新型节地生态葬法,打破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小王同学来自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第一次了解这些,她说:“陵园里的新型丧葬形式,跟我认知当中的丧葬有很大区别。通过树葬、草坪葬的方式,可以把对逝者的思念融入花草树木,非常值得推广。如果有这么一天,我也想化作春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打开手机二维码,扫描墙上的二维码,逝者的生平、墓志铭显现,这种“壁葬+二维码”的现代化方式,更是刷新了参观市民的认知。 “以为节地生态葬法会很简陋,没想到很‘高大上’,尤其是壁葬,非常现代化,我以后是不是可以加上自己的视频介绍。”何女士向工作人员提出更为具体化的定制需求,她希望拥有自己的个人传记,让后人随时追思缅怀。 “探索现代化新型公墓,最大程度凸显节地效应,是我们墓园一直以来的追求。”浙江省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同泰嘉陵负责人沙力介绍,只有不断适应时代需求,提高文化属性,增强生命仪式感,才能让更多人接受新型生态葬,推进和倡导节地生态葬法新风。 记者 林微微 实习生 邬佳华 通讯员 郑亚军 罗家枝 纸鸢、蹴鞠、共祭……这场清明祭祀活动,走心又温暖 云雾氤氲,古琴绕梁,参加一场庄严肃穆的清明共祭仪式;寻访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为逝去的先行者们献上一支鲜花;走进花园式的墓葬区,近距离了解卧碑葬、花坛葬、壁葬、罐葬等节地生态葬法……3月31日,参加“绿色清明 礼敬生命”活动的热心市民来到宁波市最大的国有公墓——镇海区大同公墓。 “为了追忆先贤,共同纪念甬城百姓家庭的先人祖辈,将无声的爱以礼表达。值此时节,我们举行‘大爱共祭 同声共祈’共祭仪式,聚集于此共同缅怀……”共祭仪式上,在宁波永逸殡仪公司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全体人员肃立默哀,为逝者静默祈福。 来自宁波市甬贝服饰有限公司的市民周校冬说,他是第一次参加共祭活动。看到共祭仪式的草坪一侧搭有踏青休息区,摆放了纸鸢、蹴鞠等物,他说,在古代,清明的确是一个阖家团聚踏青祭祖的日子,活动现场布置很走心。 “整个共祭仪式,非常温暖!结合民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传达了绿色殡葬的现代理念。这既是对先辈逝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他们精神的最好传承。”周校冬说。 大同公墓第五墓园内,有一座特别的陵园——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2008年3月建成启用,是浙江首个遗体捐赠纪念陵园,共有633位遗体、器官捐献者在此长眠。 来自贝发集团的市民陈燕群说:“他们的生命看起来是终结了,但其实还活着,一直还在影响着激励着后人。有价值的生命,格外有力量!” 春草绿,梨花白,满眼苍翠的墓园,犹如一个大公园。参与活动的市民随后来到墓园园区中心区块的节地生态区。 “我们第五墓园节地生态区已被列为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第二批)的名单,这是继首批省级示范点创建成功后的第二处示范点。”大同公墓总经理魏东说,他们在该区域提升新建了1698个集壁葬、卧碑葬、花坛葬、深埋葬于一体的亦墓亦景的多样化集约葬式。 “在这里我感受到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丧葬新风,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加赞叹生命的美好,也让我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贝发集团党工主管韩晓妍说,“我们集团党委看到宁波晚报组织的此次活动,就特意组织了12名党员志愿者参加,一方面向遗体捐献先行者致敬,另一方面,我们觉得这也是一次生命教育之旅。” 记者 滕华 实习生 江文文 通讯员 沈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