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2日 星期日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河姆渡再到井头山 赞叹先祖的智慧勤劳

全国30余家媒体代表用镜头聚焦千年文化

孙国平教授(右)向大家介绍井头山遗址出土文物。记者 郑凯侠 张海玉 摄
参观河姆渡遗址公园。
记者 郑凯侠 张海玉 摄

    一场“穿越”,足以了解距今约5000年—8000年中国长江流域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感受中华大地远古蒙昧之时先民们的生活。4月1日,“滨海宁波 扬帆亚运”2023全国融媒体宁波行走进河姆渡遗址公园和井头山遗址发掘现场。

    1

    感受河姆渡、井头山 厚重的历史

    在河姆渡遗址公园,借着直观的地层陈列和影像资料,媒体大咖们感受到了河姆渡文化厚重的历史。地层模型展示了两次挖掘的河姆渡遗址四个文化层及以此为标尺前后连续的四期文化,而影像资料则向大家描绘了距今约7000年前杭州湾南岸地区的景象。

    距河姆渡遗址8公里,是三七市镇的井头山遗址。井头山遗址距今8000多年,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是中国先民适应海洋、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证。井头山遗址横空出世,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将远古的历史往前推了千年时光。

    2

    为考古路上的追梦人而感动

    井头山遗址于2019年9月开始发掘,但相关准备工作在2013年就已经开展了。

    “2013年10月台风过后,两位放羊的村民在三七市镇一处待建厂区发现一些贝壳和骨头碎片。当时,我们考古队正在田螺山遗址开展工作,两位村民把捡到的东西送了过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教授、井头山考古队领队孙国平现场当起了“导游”。

    “这是先民们吃剩下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活垃圾’。”巨大的蚝壳、陶片、骨器、石器和动物骨骼等摆满长桌,孙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些出土的文物以及用处。最让大家惊叹的是,现场还看到了最早的木碗、最早的船桨、最早的漆器、最早的木工工具……8000多年前的历史通过这些文物“展现”在大家眼前时,所有人惊叹于先祖的智慧和勤劳,更为孙国平这样在考古路上执着奉献的追梦人而感动。

    从2013年年底开始,十年间,孙国平带着队员们在这里与泥水、深坑打交道。为了清理出水坑里的器物,他们不得不泡在泥水里,小心翼翼用工具把它们一点点抠出来,有时候甚至徒手泡在污泥里摸索。

    当天,井头山遗址的探访结束,也为“滨海宁波 扬帆亚运”2023全国融媒体宁波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

    “以后有机会,再来看看!”

    4天一晃而过。在东钱湖,定格烟雨江南的诗情画意;在东吴镇,探寻承载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在四明湖畔,解密横坎头村的振兴之路;在阳明故居,推开551年的时空之门;在河姆渡遗址公园、井头山遗址,穿越千年感受薪火相传……走走停停间,很多媒体代表对宁波“经济发达”的最初印象,因为此次行程,有了更具象、更立体的理解。

    淮安日报社摄影部记者王昊一直觉得沿海城市的建设是有些“粗放”的,没想到宁波是一座很精致的城市。“以前对宁波的了解,是碎片化的。这次来,能从打卡的几个点位,看到这座城市在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卓越呈现。”扬州晚报社副总编辑袁益民是第一次来宁波,他觉得宁波很干净,城市规划上也是精雕细琢,而且当前迎亚运的氛围也布置得很好。

    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昌慧东10年前来过宁波,这次来,惊讶于宁波建设发展的快速。而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东吴镇天童老街里的烟火气和艺术感的融汇。

    “以后有机会,再来看看!”临别前,不少媒体代表与这座城市有了约定。记者 陈烨 张海玉

    通讯员 孙志鹏 马靖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