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陪好老人最后一程

临终关怀走进村民家里

高塘乡卫生院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通讯员 励辉 摄
西周镇中心卫生院的安宁疗护病房。

    在农村,人们一般都忌讳谈论死亡。也正因此,安宁疗护工作要想在乡村开展会更难一些。作为安宁疗护浙江省级试点,从2018年8月起,象山县就开始布局安宁疗护服务。在象山,如今不但有设在乡镇卫生院的安宁疗护病房,医护人员还把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延伸到村民家里。

    这里已服务了几十位临终患者

    象山县西周镇辖区内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8000多人。在西周镇中心卫生院,有一个已经建成5年的安宁疗护中心,这个中心由安宁疗护团队和安宁疗护病房组成,病房设在卫生院住院部的一角。

    记者到访的时候,安宁疗护病房正好空着,和普通病房相比,这里除了是单间,还配备了沙发、冰箱等设施。

    “我们这里的老年人大多希望最后的时间能多待在家里,即使有些老人临终前被送到这里来,在最后的日子也会想回家。”西周镇中心卫生院安宁疗护中心护士长胡文娟介绍,病房成立的第一年,很多乡亲不知道什么叫安宁疗护,病房只收治了两三位患者。

    乡镇的医疗水平不如城市,有些病人按照现有医学手段已经无法治愈,但其子女仍然想着继续去大城市的医院,找更好的医生或专家治疗。这些传统观念,也阻碍了人们对安宁疗护服务的认知。

    “有一位癌症晚期的患者,县里的医院坦言治疗价值不大,当时我们也建议他留在我们安宁疗护中心。但家人不甘心,还是连夜把老人送去了市里的医院。最后市里的医生也认为老人的治疗价值不大,家属无奈只能把老人又送回西周,没想到老人当晚就去世了。”胡文娟说,此后,这位老人的家属一直在后悔和自责中,总觉得如果当时选择不再上转,不但能让老人在临终前少一些奔波,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倾听他的想法和愿望。

    如今,随着安宁疗护观念的深入,每年都有家属主动把上级医院判定治疗价值不大的患者送到西周镇的安宁疗护病房,尽最后的一份心力。

    有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身患晚期肿瘤已经骨瘦如柴,上级医院认为治疗价值不大,建议其家属回家照护。家人不想任由老人“油灯枯尽”,把他送到西周镇中心卫生院的安宁疗护中心住院治疗。“老人在这里住了半个月,临终前一天坚持要回家,后来我们把监护仪和氧气瓶让老人的家属带回去,第二天老人就安详离去。”胡文娟说,如今安宁疗护病房已经累计收治了20多位临终患者。

    满足老人

    在家中离去的愿望

    位于象山最南端的高塘岛乡处于交通末端,海岛居民外出求医多有不便。从2019年11月开始,高塘岛乡卫生院开设了一个安宁疗护病房,如今先后有十几位患者选择在这里度过最后的日子。

    “有了安宁疗护病房,一些临终病人有了去处,家人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安慰。”高塘岛乡卫生院院长林辉强介绍,岛上的老人大多听不懂普通话,医院在安宁疗护病房配备的都是能说本地方言的医护人员,就是为了更好地和患者沟通。

    岛上的老人年纪大了往往不愿意出岛医治,都希望在家里离世。岛上有了安宁疗护病房后,临终老人的照护有了更专业的支持。

    “有一位99岁的老人,本身没有什么严重的疾病,就是年纪大了导致的器官衰竭。两年来在我们的安宁疗护病房先后住院两次,都好转出院,今年3月刚刚去世。”林辉强说,有了专业的安宁疗护团队,真正实现了对岛上居民的生命全周期守护。

    在乡村,更多的老人在临终的日子还是会选择待在家里。为此,象山县还把安宁疗护服务送到老人家里。

    “我们为符合条件的临终老人设立了家庭安宁疗护病床,有团队定期上门服务。而针对一些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则通过和养老院签约合作设立‘安宁小屋’。”西周镇卫生院院长娄卫平介绍,团队上门提供的安宁疗护服务项目包括病情评估、镇痛、护理等,还会指导老人家属如何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照护,如今已经累计为近百位老人提供了服务。

    临终患者除了必要的医疗支持,最需要的还是心灵的慰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乡镇医院普遍缺乏心理医生,一些志愿者也很难深入到偏远的乡镇服务,心理治疗也因此成了乡镇安宁疗护服务亟待提高的短板。记者 孙美星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