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恩亲友送别慈母

冯骥才先生难舍亲情与乡情

去年3月11日,冯骥才过80岁生日,陪105岁的母亲吃长寿面。
1991年,冯骥才先生夫妻俩陪母亲一起登泰山。

    3月30日,冯骥才先生的母亲戈长复老人无疾而终,享年106岁。在送别仪式上,冯骥才先生撰写悼词,感恩亲友,送别慈母。用情至深的文字,打动了无数网友。

    4月2日深夜,甬派客户端发布消息后,数百位网友跟帖留言,共同悼念逝者。网友“万物生长_Nuj6”留言:“每个人都有母亲,都能体会冯骥才先生此刻的悲痛。愿老人一路走好,冯先生也能节哀。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健康长寿,愿在生命长河里,子女们都能多陪伴自己的母亲。”网友“宁波老吴”表示:“父母子女,终有一别。缘有尽处而亲绵延,亲父母以爱人,终无憾!”

    每周两天的“专属亲子时间”,留给母亲

    多年来,冯骥才先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学、绘画、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同时还要带研究生和博士生,但只要他人在天津,每周二和周六下午5点之后都会闭门谢客,这是他给母亲预留的“专属亲子时间”。去年3月11日,冯骥才80岁生日那天中午,他如愿按计划去看望母亲,陪母亲吃了长寿面。这些生活中的温馨画面,都深深打动了网友。

    在冯骥才的文章中,母亲的身影频频出现。儿女的每个本命年,冯母都会亲手为他们扎红腰带。冯骥才72岁那年,冯母已是98岁高龄,却依旧信守承诺,一进腊月就提前准备好了红腰带,尽管做针线活吃力,仍执意要把最美好的祝愿和爱绣入保佑孩子平安的红腰带中。每年春节给母亲拜年,冯骥才先生对贺礼都会非常用心,一直坚持备足8样传统年货,有玉丰泰的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茶、宁波年糕、津地吊钱、漳州水仙等,让母亲感受到传统佳节的团圆气氛,也感受到儿子对她的孝心和崇敬。

    在《母亲百岁记》中,冯骥才曾写道:“一种奇异的感觉出现了,我似乎觉得母亲愈来愈像我的女儿,我要把她放在手心里,我要保护她,叫她实现自古以来人间最瑰丽的梦想——长命百岁!”

    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让冯骥才先生对“家”这个字眼有了更深的理解。冯骥才先生直到不惑之年才在宁波慈城真正寻到根,正如他在《乡魂》中描述的,当踏上宁波的土地、听到宁波乡音时,“一下子把依稀往事、把不曾泯灭的旧情、把对祖父与父亲那些活生生的感觉,全都召唤回来,并逼真地、如画一般地复活了”。

    1990年,为缓解母亲因丈夫病逝带来的痛楚,冯骥才先生在个人画展的全国巡展中,刻意安排了两座特别的城市,一是母亲的故乡山东济宁,一是父亲的故乡浙江宁波,期望母亲在先后踏上自己和丈夫的出生地时,能够解开眼前愁绪,冲散心中郁结。

    1992年,时年50岁的冯骥才先生与母亲一起回到宁波,家乡人给他办了一场生日会。那次,冯骥才先生在宁波待了十来天,与家乡故友、慈城冯氏研究学者钱文华有过深入交流。钱文华给记者传来一张他与冯骥才先生以及冯母的合影,他清晰地记得,这张照片摄于1992年4月23日,地点是宁波火车南站旁金龙饭店23楼旋转餐厅,“2002年,冯先生又回到宁波,在家乡过了60岁生日”。

    保护家乡古迹 探寻宁波文化根脉

    2016年4月22日,慈城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开馆前一天下午3点,冯骥才抵达宁波后特地邀请钱文华前往一叙。钱文华说,为了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冯骥才向祖居博物馆捐赠了一批艺术作品和实物,共计344件。“开馆仪式后,冯先生看到了我,拉着我的手一起合影。”这一幕,深深印刻在钱文华的脑海中。

    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周静书曾担任冯骥才祖居博物馆专家组组长,从1992年起冯骥才先生的多次回乡之旅,周静书都全程陪同,河姆渡遗址、梁祝文化园、半浦古村落,冯骥才一一实地考察,对于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思考和建议。周静书表示:“冯先生对半浦古村尤其感兴趣,他回去后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半浦村记》,文中以半浦古村为案例,对中国古村落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周静书还记得,1992年冯骥才首次回宁波的行程中,有一项是参观月湖边的贺秘监祠。贺秘监祠是为纪念唐代诗人贺知章而建的一座祠堂,那时候已经有些破败了。“然而当时能用于修缮的财政力量有限,保护古建筑力不从心。冯先生知道后,卖了自己的部分书画作品,将所得资金交给宁波有关部门,请他们好好修缮贺秘监祠。后来冯先生一直心系于此,几次来宁波都要去贺秘监祠走走,看到眼前的保护工作,他感到很满意。”周静书说。

    冯骥才先生一直挂心家乡的建设,希望能去8000年前的井头山遗址好好看看宁波的文明起源,在学理上厘清历史发展的脉络,然后再研究保护与申遗、开发和利用等问题;希望把江北慈城的抱珠楼建成世界名人图书馆,请各界人士“荐书”并捐出签名书籍,带动人们阅读。他还希望好好看一看宁波历史上的名画,了解宁波文化的博大精深,探寻宁波文化根脉。

    记者 施代伟 实习生 郑倩雯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