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4日,奉化二中高一学生远足祭扫。 通讯员供图 |
 |
1998年奉化二中师生清明远足。 |
 |
2012年清明师生们远足扫墓。 |
 |
4日,学生为卓恺泽烈士献上白花。 |
早上6:30出发,高一学子徒步20多公里,从奉化区莼湖镇到松岙镇,步行4个多小时为烈士卓恺泽祭祀扫墓……这是奉化区第二中学延续30年的“清明之约”。 4月4日,高一年级段8个班级、360余名学生从奉化二中出发,开始了他们的“长征”。 1 沿途穿越 11个自然村 这场远足,起点是位于奉化区莼湖镇的奉化二中,终点在松岙镇山下村的松岙陵园,全长约22.7公里。沿途穿越裘村镇,途经11个自然村,中间有一小段石子路,剩下大段都是乡村柏油马路。 相较于30年前的爬坡过坎,穿越一大段泥泞山路,如今的路况改善很多。尽管如此,学校也做了万全准备,两辆小轿车、一辆急救车一路随行,以便体力不支的学生乘车前往。 “考虑到雨天,我们还安排了8辆大巴,雨下大了,就让学生上车。当然,途中还有交警指挥交通。”奉化二中德育副校长沈海波说,300多名学生长距离出行,安全第一。“一起和学生徒步的,还有二三十位老师,大家一起走完全程。” 20多公里,相当于半程马拉松,十七八岁的少年走完全程是对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徒步一个半小时,就会停下来休整15分钟。学校也非常重视体能训练,一天两次跑步锻炼。20多公里,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坚持走完全程。”沈校长说。 2 远足祭扫 已坚持30年 300多名师生耗时4个多小时远足,为的是祭奠100多年前出生在松岙的革命先烈——卓恺泽。 卓恺泽出生于1905年,1923年考入华北大学,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与陈毅、乐天宇等人一起转为共产党员,是奉化第一个共产党员。 1927年,卓恺泽被选为共青团江浙区委委员。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起草了《宣言》《告民众书》以及标语口号、传单等。1928年,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卓恺泽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23岁。他牺牲以后,周恩来曾专门作文悼念。 100多年前的这位革命青年,为国家抛洒热血。100多年后的新时代少年,没有忘记革命先烈。从1994年开始,奉化二中每年清明前夕组织高一学生远足扫墓,已成为传统。 3 不忘先烈 厚植爱国情怀 当天,乌云低沉,小雨霏霏。浩浩荡荡的祭扫队伍绵延两公里,他们一路在山岙中穿行,走过油菜花地,跨过石板桥,踏过桃树林,也大步行走在柏油马路上。下雨了就把雨衣披上,出汗了把外套脱下,走不动了卷起裤脚咬牙再走一程…… “这次远足带给我的不光是身体的疼痛,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磨炼,让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先烈,铭记他走过的路,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高一(6)班闫雨晴同学说。 4个多小时后,300多名师生来到松岙初中短暂休整后,参观卓兰芳纪念馆,前往松岙陵园祭扫卓恺泽烈士墓,同学们拾级而上敬献花圈,鞠躬致敬,寄托哀思。 之后,师生代表发言,共青团员宣誓一起唱响《共青团团歌》。 “在这片孕育英雄的土地上,只有尊重英雄不忘英雄,才能继往开来,创造伟大事业。我们希望通过徒步祭扫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也借此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意识。”奉化二中校长张设创说。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乌雯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