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拍客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沿着大运河
她敲开了上百位老人的家门:

我可以给您拍张照片吗?

邱文雄 摄
▲ 宁波水系发达,江河交汇有水位差的地方,堰、碶、坝、闸随处可见。
很多年前,来往船只过闸,一不留神就会因为升船机操作不当,造成船毁人亡的事故。
年少时代生活在水闸边的夏霞芬,最怕在江河茫茫间,听到呼天抢地的哭嚎。
因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她在加入工作坊后,拍了数十个运河上大大小小的水闸,搜集整理了很多资料。在走访调研时听说,上世纪70年代,一个因为出身不好被“贬”到江北胜利堰的年轻人,业余时间夙兴夜寐改造了升船机,大大地降低了事故率。他的努力避免了很多悲剧,也为自己赢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今他的企业风生水起,在细分领域世界闻名。
回过头来看,船闸是连接江河湖海的节点,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水位有高低,就像人生有起伏。把握好结点,找对方向,才能海阔天空。
而大运河(宁波段)也是一个节点,中国大运河到了宁波,便是终点了;但若放到更大的版图上看,她又变成了起点: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发端。
她是一种连接。让三江之水河海相连,也让这个古老国度与世界相连。好几位摄影师用照片来表达对这种连接的理解。
赵君 摄
资料照片
▲ 从这些照片中你会深切地体会到,运河的价值,就是在我们泱泱大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前提下,通过连接让资源流动起来。有流动就会有机会,有机会就会有选择、有取舍、有悲欢离合,有层出不穷的念想,有无数命运的改变。
有几位摄影师用镜头解读这种“流动”,比如有人从沿途的桥、船、码头中挖掘出一个个关于出发和追梦的故事;有人专门去追踪拍摄了行走在运河之上的一家人,通过他们的眼去看沿途不断变化的城市村庄,也去反思从小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如何面对漂泊的命运。谢浩 摄
▲ 与流动相对应的,是停留与守望。有人把镜头对准运河边一个因渡口而兴的古村,做了详细的驻村档案,也“顺便”记录了几代摆渡人的坚守。 黄聪涛 摄
▲ 最让人感动的是,有人用最“笨”的方法,一次次敲门入户,经过不厌其烦的沟通,在被拒绝多次后,拍摄到了运河沿岸上百位80岁以上的老人,留下了大量口述文字和录音。每个老人的回忆都是一本小小的史书,记录了近百年里一代代人的希望和遗憾,以及他们留在河边的脚印。夏霞芬 摄

    这条河有说不完的话。

    一艘船从远方驶来,沿途城市、村庄和渡口积攒了几百年的故事。

    一个人在岸边走着,脚下的土地还有千年港埠的余温。

    从九年前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到不久前《宁波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公布,这条宁波境内的运河,就一直在被关注、被守护、被呈现。

    宝贵的遗产不该只被远远仰望,流动的文化如何融入每个普通人川流不息的日常?

    去年年初起,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大运河(宁波段)工作坊的近30位摄影师沿着河寻找、记录、拍摄,历时一年,用数万张照片定格了她最真实的样子。

    

    这些照片一张张翻过,就像摄影师们娓娓道来:一条河,如何在流淌中实现资源的重组,改变人生的走向,带来发展的机会,如何连接家与国、中国与世界。

    她从来不仅仅是一条河,她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水系、一份连接彼此的渴望、一种因势取舍的智慧,是一系列资源重组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也是一代代人具体的生活和命运。

    这是最温暖平易的大运河,每一个系列,都是摄影师的心血。从今天起,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与新甬派拍客频道推出栏目《寻脉大运河》,陆续呈现你我都有共鸣的运河故事。

    记者 樊卓婧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