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肺癌高危人群在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 相较于其他癌症,肺癌的早期筛查方式更易于被人们接受,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就能发现早期肺癌病灶。 专家提醒,肺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筛查才能发现早期肺癌,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预后。 肺癌患者中常见家族癌、夫妻癌 “每次门诊我都能接诊到不少因为体检查出肺结节而来就诊的患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只要定期复查就好了。但让我心痛的是,还是有不少患者查出肺癌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宁波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二病区主任沈海波介绍,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患者的生存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发现得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 让沈海波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宁波市区的三兄弟。“这家的老大今年已经84岁了,早在2012年,他就查出双肺有癌症病灶,接受了双侧肺上叶的切除手术,手术后他坚持每年复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复发和转移。”这家的老大查出肺癌后,沈海波就建议他的家人也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肺部状况。两年后,三兄弟中最小的弟弟也查出和哥哥同样的鳞癌,接受了根治手术。如今9年过去了,弟弟一直没有复发和转移。 两个兄弟发现肺癌,三兄弟中的老二也格外关注自己的肺部健康。2015年,老二在体检中发现左肺有一个腺癌病灶,及时进行了切除。此后他坚持复查,在2020年发现右肺上又有一个直径1厘米的可疑肺结节,手术切除后确诊是微浸润腺癌,没有淋巴结的转移。 如今,这三兄弟每年都坚持到沈海波的门诊复查,年龄最小的弟弟今年已经77岁。 “肺癌的发生和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在门诊常常能发现夫妻同患肺癌,还有家族性肺癌。”沈海波介绍,因为筛查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肺癌患者被发现,他接诊的最年轻的肺癌患者高中还没有毕业,在日常门诊中,三四十岁的肺癌患者也不少见。在最近一次门诊中,他就收治了一位37岁的肺癌患者,这位患者的父母和爷爷都做过肺癌手术,因此她自己也格外重视肺癌的筛查,在体检中果然发现她有一个直径7毫米的癌症病灶。 建议健康人群在50岁以上开展肺癌筛查 “肺癌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等发现有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比较晚了。”沈海波介绍,一般来说,建议健康人群在50岁以上开展肺癌筛查,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甚至更早。 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沈海波介绍,第一类是吸烟者,如果吸烟数超过20包/年,或曾经吸烟超过20包/年(或400支/年)的人群。要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吸入二手烟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第二类是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二氧化硅、石棉、砷、铬、镍、镉、铍、柴油烟气、煤烟和烟尘等接触者); 第三类是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第四类是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有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 沈海波建议,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肺癌筛查。有些人担心,CT检查做多了可能影响身体。专家介绍,低剂量螺旋C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CT检查,与普通CT的关键区别在于其放射剂量小,对人体组织及细胞损伤辐射很小,所以检查更加安全。 而对于如何有效预防肺癌,沈海波建议,首先要避免吸烟,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容易诱发肺癌;对于经常暴露于致癌化合物的人群来说,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与致癌因子的接触;在生活方面上,科学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加强锻炼,平时保持心情愉快。 据了解,在今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宁波市肿瘤防治临床指导中心联合市抗癌协会,将在镇海区启动肺癌筛查项目,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出高危人群并指导其到镇海辖区内的定点医院接受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计划共开展900例临床筛查。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胡金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