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刻,迄今已822年。 |
桂林,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业有今日之盛,“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居功至伟。 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很多版本。有人说是因为郭沫若,有人说是“桂林山川甲天下”的一音之转。 直到1983年,桂林文物工作者在独秀峰发现一块南宋石刻,“桂林山水甲天下”七个字赫然在目,落款“四明王正功”“嘉泰改元”。 原来,8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这句话,第一次吟出它的竟是一位宦游到桂林的宁波人! “因为这句话,桂林人民永远感谢宁波!”4月中旬,在向宁波鄞州区作家协会考察团介绍这块石刻时,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副总经理苏建华难掩激动,“我们应该把这个荣誉还给王正功,还给宁波。” 1 王正功是谁? 如果你不认识王正功,可能认识他的曾祖父,王说。 王说是宁波北宋时期著名的“庆历五先生”之一,桃源书院的命名者,曾经在那讲学30多年。是他把鄞西这所乡学办成了浙东地区的“高等学府”,使之延续5个世纪。 王说以下,王家一代代都出人才。王正功的祖父王珩是王说的第三子,南宋宁波诗社“五老会”成员之一;王正功的父亲王勋,提举广南市舶,可以说是宋高宗最信任的官员之一,抓着南宋朝廷的钱袋子。 因为父亲的功勋高,王正功和哥哥王正己都不用参加科举,就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为官的40多年里,王正功先后在12个地方任职,为官清廉。到桂林时,王正功已68岁,职位是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次年,权知府事,着四品服。 “这个职位翻译过来就是‘广西政法委书记兼桂林市市长’。”苏建华说,“是一个绝对的实权派。” 在他到桂林的第二年,1201年,正逢桂林的大比之年。乡试后中举的共有11人,按常规要举办鹿鸣宴,主要出席并上台讲话的人正是王正功。 为劝勉新科举人,王正功赋诗两首。“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第二首的第一句,全诗如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这场鹿鸣宴发生在农历九月十六日,秋高气爽,圆月当空。王正功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比,希望新科举人可以继续鳌头独占,如鲲鹏展翅,闯出广阔的天地。 2 无心插柳,千古永传 南朝起,有感于桂林山水自发吟咏的诗人很多。 相比其他诗歌,王正功的这一首诗反而并不是为吟咏山水而吟咏山水。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无心插柳的一句话,会成为800年后桂林城最好的宣传语。 其实在王正功前后,表达过这层意思的人挺多。同为南宋人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里说,“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数十年后,李曾伯在《重修湘南楼记》里说“桂林山川甲天下”;明代董传策《粤西山水歌》有“粤西山水甲天下”的句子;到清人、民国及郭沫若的诗歌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表达更加直白。 但是,最早吟出这句话的人是谁?一直都是一个疑问。直到1983年的一次偶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资料显示,那是1983年初夏的一天,阳光晴好,桂林文物工作者杨寅生、胡湘武在桂林王城独秀峰下读书岩口附近清理石刻,感觉洞口岩壁之上仿佛有诗碑,却因长期渗水被一层厚厚的石钟乳覆盖。 经过几日清理,“嘉泰”年号依次显露,“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句子赫然出现在世人眼前——原来最早吟出这句话的是南宋人,四明王正功。 2001年,值此名句传世800周年之际,桂林市政府曾召开“宋人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研讨会”;2005年,由中国翻译协会与桂林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译文研讨会在桂林举行,这句话被译成40多种外国语言文字。 中央美术学院王克庆教授创作的王正功铜像,被安放在桂林杉湖与漓江间的滨江路旁。路人经过,都可以看见王正功奋笔疾书的样子。 3 宁波和桂林的“媒人” 王正功在桂林的时间不长,一共就两年。 他在桂林的第二年,辖下兴安县发生一案,县令儿子仗势欺人,打死一位小官员。案子报到王正功这里,他坚持秉公执法,为防串供,将案犯送至异地交押。此举深得民心,却也得罪了一些人。官场恶势力串通诬告,竟致其罢官。王正功一个“副省级领导”被派到福建武夷山当一个庙祝,管理香火。 离开桂林时,王正功与朋友同游兴安乳洞,有诗曰:“共醉生前有限杯,浇我胸中今与古。早知富贵如浮云,三叹归田不能赋。”与其同游的王思勤等人归来,将此诗刻于桂林月牙山龙隐岩,至今亦在。 一年后,王正功因病终老于家,享年71岁。 今日,凡旅行团到独秀峰王城景区,导游必会让游客寻找诗碑石刻,介绍宁波人、曾经的“桂林市长”王正功。然而,相比其人在桂林的声名,王正功在家乡宁波得到的重视反而不多。 “这不仅是桂林人的骄傲,也是宁波人的骄傲。”苏建华说,“因为咏出这一名句,王正功不仅在全国,在全球全世界都有他的光辉。因为他、因为这句诗,宁波人到桂林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情怀和感觉,我们应该把这个荣誉还给他。” 就在这段时间,桂林也来了一位“媒人”——吴元士,他曾是宁波桃源书院的副院长,现在桂林从事旅游业。 自从知道王正功其人以及他与桃源书院的缘分,吴元士一直在其中“牵线”。一方面,希望在独秀峰下设王正功纪念陈列室;一方面,希望能开发宁波与桂林之间的文化接续研学线路,带动两地旅客、学子的“互访”。记者 顾嘉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