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
4月19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000例里程碑仪式。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在外科手术领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如今已成为很多医生的得力帮手。自2021年11月宁波市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来,这台拥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三头四臂”的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完成了千例手术。 1 “没想到手术效果这么理想” “去年12月,我在体检时被查出了前列腺癌。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所以一直对手术犹豫不决。后来,蒋院长向我详细介绍了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效果,很快帮我打消了顾虑。”77岁的李先生(化名)这样对记者说。 李先生正是宁波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迎来的第1000例手术患者。前些天,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军辉副院长主刀,李先生接受了机器人辅助下的前列腺癌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第三天,他就顺利出院了。 仪式当天,恢复良好的李先生也来到了现场。他和家属都表示,没想到通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可以达到这么理想的手术效果。“以前我们不知道宁波已经有手术机器人,现在看到这一技术在这里应用得越来越成熟,觉得生命健康更有保障了。” 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开展的第一台手术,同样是由蒋军辉副院长主刀完成的,当时做的也是前列腺癌切除手术,手术圆满完成,目前那位患者的情况也很好。 2 越来越多的科室“携手”机器人 据介绍,自引进手术机器人以来,该院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产科、妇科等越来越多的科室应用了手术机器人,为膀胱、前列腺、肾脏、胃肠道及肝胆胰、肺、子宫、宫颈等良恶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肝胆胰外科郑四鸣主任医师是操作手术机器人的“熟手”了,据他介绍,自2021年11月以来,肝胆胰外科已完成90余例机器人手术,涵盖了几乎所有肝胆胰外科的高难度手术,如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通过机器人的辅助,我们还为多名高龄恶性肿瘤患者顺利完成了手术。这些高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一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郑四鸣说。 蒋军辉表示,外科的发展趋势是微创化,堪称“劳模”的手术机器人以其独特的优势让外科医师如虎添翼。有了手术机器人助力,手术可以更精细,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也更少。1年多来,该院的机器人手术在数量上了一个台阶的同时,手术难度和手术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借助这么先进的设备,我们的手术在微创程度、功能保留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机器人手术让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减少了20%左右。”蒋军辉告诉记者,有了机器人的帮忙,过去在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中很难完成的一些手术,如今已被该院团队顺利“攻下”。 3 力争更快完成下一个“千例” 因为具有独特优势,机器人手术正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机器人手术数量的提升中也不断加速——从第1例到第500例用了10个月左右,从第501例到第1000例仅用了7个月左右。而对于下一个“千例”,该院的目标是要在一年内完成。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盯紧手术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体验。比如我们泌尿外科在机器人辅助下做前列腺癌手术时,要做到更好地为患者保留神经,来帮他们保留性功能和控尿功能。” 蒋军辉表示,未来该院还将借助机器人,进一步加强手术各方面的创新,让该院的机器人手术水平,能够在省内甚至国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造福更多患者。 相关链接 “达芬奇” 手术机器人系统 据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操作系统、4臂床旁机器人手术系统、高清晰成像系统。 在操作系统下,医生不必接触患者身体,可直接通过控制板操纵机械臂实施手术。机械臂突破了人手的极限,有7个自由度,使得活动度明显增加,在人手伸不进的区域,机械手可以在360度的空间下灵活穿行,且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而高清晰成像系统通过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提供可放大10多倍的三维高清立体成像,可视范围也较腹腔镜更大,超越了人眼的极限。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戴栋宁 庞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