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秦教授(右)在发言。通讯员 丁俊豪 摄 |
烟岚叠翠,桃李芳菲,四月的宁波月湖,正是最美的江南。 描写月湖的宋词中,有一首《蓦山溪》,一首《夜合花·洞天》,前者出自北宋月湖西岸名士周铢之手,后者为南宋家住月湖东岸的丞相史浩所咏,都是历代千余首月湖诗词中的佳篇。 昨天下午,在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主办的“听·宋——曲词里的月湖”活动上,这两首宋词经昆曲名家周秦教授打谱创作,于月湖之畔的云在书院重新唱响。 清歌悠远,水磨婉转,配合知名专家分享湖上宋韵,暮春的湖滨,捧出了一席宋词盛宴。 南北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宋人关于月湖的诗词不下数百首,《蓦山溪》和《夜合花·洞天》是其中的杰作。”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负责给两首词打谱的周秦表示,“就曲牌音乐而论,前者是北曲正曲,高亢激昂,表现游子怀乡的缱绻悲凉;后者是南曲引子,恬淡自由,表现退休官员的闲适放浪。两者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共同诠释着千年月湖的文化精神。” 周铢的《蓦山溪》下阕是这么写的:“故园应是,绿遍池塘草。家住十洲西,算随分、生涯自好。渔蓑清贵,休羡谢三郎,红蕖月,白蘋风,何似长安道。” “北宋时,周氏为月湖大族,进士辈出。周师厚和他的两个儿子周锷、周铢为其中的佼佼者。”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如安说。 周铢曾任“开封中牟簿”,生性恬淡,不以仕进为意,很快挂冠而归。当行至松陵江,周铢作《蓦山溪》词表明自己的志向,希望投身自然,享受月湖“红蕖月,白蘋风”的自然之趣,远胜于在红尘滚滚的长安道上追名逐利。“这首词反映出北宋宁波作家超脱物役、崇尚渔父家风的一面。”张如安说。 而南宋的史浩身份不同,他是帝师、一代名相。淳熙年间,宋孝宗下旨把月湖原郡酒务地块赐给史浩,并拨银万两为其营造府第。次年皇太子还在东宫书“四明洞天”四字赐予史浩。史载,史浩曾在月湖竹洲建“真隐观”,并在其中建“四明洞天”,模拟四明山水,以实现追求“真隐”的理想。 《夜合花·洞天》上阕云:“三岛烟霞,十洲风月,四明古号仙乡。萦纡雉堞,中涵一片湖光。绕岸异卉奇芳。跨虹桥、隐映垂杨。玉楼珠阁,冰帘卷起,无限红妆。”张如安表示,《夜合花·洞天》以金玉锦绣之词,营造出人间仙乡宏丽富贵的气息,将人生之乐上升到仙境之乐,把月湖描绘成真实可感的人间仙境,打扮成了可以诗意栖居的样板。 宋韵在词中,听曲知宋韵 清丽悠远的水磨调,荡人心神的檀板慢拍,令听众一览诗意风光,细品千年月湖的宋韵悠长。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赵义山表示,这两首词在“追求人生自由快乐”的目标上高度一致,这可能是月湖优美的自然风光,所孕育的宁波传统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周秦教授以其深厚的昆曲艺术修养和广远的曲学影响为两词打谱,以曲传词,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对于激活月湖传统词曲文化的艺术魅力有很重要的意义。”赵义山说。 当天,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李亮伟也来到现场,带来宋词解读。 他表示,词是音乐文学,在宋代特别兴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宋词有“一代文学”之誉,词人用写词来言情、咏怀、写景、叙事,吟唱生活,可谓“宋韵在词中,听曲知宋韵”。 北宋周铢的这首《蓦山溪》词的上阕,写景阔大,融合时空,寄慨遥深。其中写道,“松陵江上,极目烟波缈。天际接沧溟,到如今、东流未了”。李亮伟解读,江水东流,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而江上人来人往,追逐名利,扰扰无已,代代不息。“到了这首词的下阕,词人想象故园月湖的美好、安宁、自足,表达了想要回归月湖、抛弃名利的意愿。上下阙形成鲜明对比。” 来到现场的还有宁波知名文史学专家戴松岳。在他看来,宋词比唐诗有更广泛的表现手法,现存的3000多种词牌,宋词词牌占了1000种以上,常用的有近100种。“有的词牌适合表达婉约的情感,如《满庭芳》;有的词牌适合抒发壮怀激烈的心绪,如《满江红》。但更多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描绘。”戴松岳表示,宋代宁波词坛,不仅涌现出吴文英、陈允平这样的大家、名家作品,还有更多知名或不知名文人创作的大量词篇。他们用笔,写下了对生命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周铢的《蓦山溪》和史浩的《夜合花·洞天》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两首词都是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慢词。从题材上说,一篇是思乡曲,一篇是宴乐图;从画面上看,一篇是抒情诗,一篇是工笔画。千年之后,我们仍然能从作者的文字中体会到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并引起深深的共鸣。”戴松岳说。 昨晚,周秦教授还在云在书院为曲友们教唱了这两首月湖词。 记者 顾嘉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