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的一则短视频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她自曝消失9个月的原因是患上了乳腺癌,并在视频上分享自己的感受。 乳腺癌已经成为国内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且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国内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宁波,每年也有不少女性因为乳腺癌和叶檀一样经历过“黑暗时刻”。专家提醒,乳腺癌可防可治,尽早发现才能有好的预后。 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肿块 “9个月没有拍视频,现在是刚开始拍视频,原因是我生病了,很重的病。”近日叶檀的一则短视频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和以往形象不同的是,神色略带憔悴的她戴着一顶白帽子出现在镜头前,向观众讲述这9个月来的“黑暗时刻”。叶檀的话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有网友在留言中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更多的则给出了祝福和鼓励。 乳腺癌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癌症。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显示:2020年,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2020年新发病例达42万。本月发布的《2022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也显示,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前3位的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女性乳腺癌。 宁波市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李旭军介绍,乳腺癌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肿块,如果乳房肿块比较硬,边界不清,摸起来比较固定,不太活动,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此外,乳腺癌患者还可能出现乳头溢血溢液、疼痛等症状。当然,大部分的疼痛、乳头溢液都是由小叶增生、良性肿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专家建议,当女性朋友发现有类似症状时,还是应该到专科门诊做专业的检查。 患了乳腺癌不一定要切除乳房 在视频中,叶檀还强调不要将疾病看作一种人生的羞耻,尤其是乳腺癌,得了这样的病可能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这样是不对的。 实际上,不少患者在确诊乳腺癌之后,都会产生恐慌的心理,在面临手术方式的时候,往往觉得将乳房全切更加安全,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遇到乳房切除后的各种心理问题。 “在明确诊断后,患者一般都会非常紧张,我们会与患者充分沟通,让她对疾病有一个理性而客观的认识。”李旭军表示,很多乳腺癌患者在患病后都表达出对今后夫妻关系的忧虑,因此医生除了提供治疗,也会给予其充分的心理支持。此外,家庭的支持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李旭军表示,许多科研数据显示,通过一个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保乳和乳房全切能够达到相似的治愈率。专业的团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需求,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 “能用保乳方式做的手术就尽量保乳,对于有保乳需求但达不到保乳手术指征的患者,我们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进行同期或是二期乳房再造手术,目的是达到最佳的美容效果。”李旭军介绍,去年科室开展了840多例乳腺癌根治手术,其中保乳率达到40%。为了让手术更加微创,科室也常规开展乳腺腔镜下的保乳手术、再造手术,在切除癌肿的同时,做到乳房术后不留疤,把对患者的创伤降到最小。而对于一些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因为有着生育力保护、保留乳房外形等个性化需求,医生会在临床上加以特殊关注。 定期接受筛查可达到防治目的 很多女性朋友关心,乳腺癌该如何预防?李旭军表示,乳腺癌没有明确的预防方法,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规范的综合治疗支持下,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预后。最早期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8%以上,相对早期的患者也可以达到90%-95%。 “有些人觉得年轻人和癌症无关,实际上年轻不是乳腺癌的‘保护伞’,女性朋友一定要尽早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李旭军建议,每一位女性,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乳房健康,定期接受乳腺癌筛查。35岁以下的女性可通过乳腺B超检查进行乳腺癌筛查,而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B超+乳腺钼靶检查能早期筛查出九成以上的乳腺癌病灶。 对于网上流传的不少乳腺自测方法,李旭军表示,这些自测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普通人群通过自测发现肿块,往往病灶已经很大了。及早发现乳腺癌病灶,还是建议到乳腺专科请医生进行查体并做相应的检查。 哪些人群是乳腺癌的高危对象?专家介绍,一是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二是在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群;三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健康女性。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郑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