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是人们十分爱吃的海鲜,市场需求量大,价值高。多年来,青蟹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始终不太成熟。近日,记者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青蟹育苗科研基地获悉,重大公益性攻关项目——青蟹人工育苗技术取得新突破。 今年,该基地人工培育的抱卵蟹繁育出1150余万只蟹苗,已陆续投放市场。规模化抱卵成功率达到71.2%,创下历史新高。 规模化繁育抱卵率首破70% 4月29日,当人们开启欢乐的“五一”假期模式时,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拟穴青蟹人工繁育课题组负责人柳海,仍然和助手一起坚守蟹苗场,汗流浃背地工作着。像这样没有上下班、节假日的日子,已经成了他们的常态。 青蟹的人工养殖一直存在瓶颈,人工育苗十分困难,人工繁育抱卵的成功率很低。 专家介绍,养殖青蟹第一步是选择优良的苗种,苗种的来源有三: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里的大眼幼体,三是捕捉天然的蟹种。人工育苗是最好的,苗种整齐且纯正,但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的生产技术还没有成熟,失败率太高。 此次成功实现规模化繁育的种蟹是去年10月选育的,当时共选育了越冬种蟹及野生原种蟹330只,至3月15日获得抱卵蟹235只,抱卵率达到71.2%,抱卵率之高史无前例,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充足的幼体保证。 20多年努力突破规模育苗 除了规模化繁育,课题组培育的蟹苗耐低盐、耐低温性也很强,在2‰左右盐度的水里都能存活养殖,在较低温度下仍能进食。抗逆性之强使该人工蟹苗能适应更多区域、不同环境的养殖。 人工繁育蟹苗成功还需要解决饵料问题,青蟹的饵料体系与其他蟹种完全不一样,需要研制出成本低廉,青蟹喜欢吃且能充分满足其生长所需营养的饵料。经过多年的试验,饵料技术的攻关也得到突破。目前,课题组已经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饵料体系。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表示,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领衔研究的青蟹人工育苗技术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宁波的海洋与渔业专家从20年前就开始研究青蟹人工养殖相关课题,通过不断攻关试验,近年来成效显现。继2021年科研基地青蟹人工育苗达到1800万只后,育苗技术不断提高。今年截至目前,已售出的人工繁育蟹苗就达1150余万只,全年有望突破3000万只。 记者 陈善君 通讯员 孙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