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07日 星期日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做居民解忧人

这些社区工作者说“服务是最好的治理”

钱慧波
刘建丽
应俊辉

    春有信,花不误。在生机盎然的樱花公园里,“一线建新功·今天我发布”的专场发布会迎来了3位社区工作者。在社区这个城市的微小网格中,他们就是那一条条网格线,串联起居民与党和政府的联系、延伸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从民情笔记本到数字掌中宝

    能参加发布会,钱慧波显得格外激动。这位干练的80后,是鄞州区东胜街道樱花社区党委书记。2006年,她作为大学生村官被选派到基层工作,社区老前辈带着她走街串巷,事无巨细地将点滴经验传授给她。

    “我边走边看,边学边记,笔记本就是我的宝典,里头都是宝贝,记满了居民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和生活需求。”钱慧波说。

    一本本笔记本,陪她辗转走过了4个社区、16个春秋。如今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小的笔记本也迭代成了社区工作者的数字掌中宝——基层治理平台。

    十几年来,从“走亲式”的入户走访到“零距离”的指尖服务,无论是笔记本还是现在的数字掌中宝,拉近的都是钱慧波和居民之间的距离。

    钱慧波告诉记者:“不管工作方式如何变化,治理手段如何迭代,我们走出去、沉下心、快办理、勤回访的工作理念和用真心换真情的服务态度始终如一。”

    从千条线到一股绳

    江北区云水湾小区的物业经理应俊辉入行快20年了,服务超过了5000户家庭。以前应俊辉办公室的门口挂着的是“物业管理中心”,如今都换成了“物业服务中心”。从“管理”变成了“服务”,一个词的变化有了本质的区别。

    云水湾是拆迁安置小区,独居老人很多。物业服务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巡楼时就要敲开独居老人的门,“叔叔,今天阳光蛮好,被子帮你晒晒!”“阿姨,垃圾有吗?我帮你带下去!”几个简单的举动,既联络了居民感情,又确保了老人安全。一来二去,业主给他们送来的锦旗越来越多,云水湾的物业服务还上榜了市里评选的“红榜”。

    2021年,应俊辉找到社区商量,想要用党建这枚绣花针,穿起业主服务的千条线。不久,云水湾物业服务中心成立了物业支部,这也是宁波市为数不多的独立物业支部。有了“红色物业支部”后,小区里有了难点问题,社区、物业、业主共同形成合力,一起协商,克服解决。

    应俊辉说:“物业从无到有,再到变成社区服务居民功能下沉的最后一米,这么多年来不仅是物业服务在变化,业主与我们的关系也在变化。以前是千条线,现在我们和业主拧成了一股绳。有了合力,还怕化不开那些问题的冰山么?”

    从社区医生到专业养老人

    2000年,刘建丽从社区卫生院辞去工作,入职海曙区三市养怡院。当年,从事养老可不算吃香的工作,虽然院里的老人需要她,可她连跟自己父母坦白的勇气都没有。

    以前,人们总是把照顾老人的工作和累活、脏活联系在一起。2006年,刘建丽成为了广安养怡院副院长,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外地、农村来的大龄养老护理员接受培训和考试,走专业化道路。可想而知,推进此事阻力重重,但她却迎难而上,因为她要让老人们得到更专业的护理,也要让从业者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如今,身为广安养怡院院长的刘建丽搭建起了一支非常专业的护理队伍,所有在岗人员全部持有养老护理员国家级职业资格证,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90后养老护理员也加入其中。

    “养老问题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基本生活需求。为老人们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让他们真正享有幸福晚年,更是我们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刘建丽说。记者 林微微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