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21日 星期日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书

——读庞余亮的《小先生》

□吴雅儿

    看到《小先生》书名,未免感到好奇,作家在自序中说了来由。1985年,庞余亮18岁,师范毕业后,去乡村任教。当时,他身高1.62米,体重44公斤,校长说他像个初中生。由此,小学生称别的老师为先生,而叫他小先生。乡亲们见了他,议论纷纷,这么小的先生,怎能震得住学生?校长听了很恼火,说,泥菩萨肚子里都是烂稻草,小先生肚子里有的是墨水,你们八辈子都喝不了!校长的话虽宽了他的心,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个学生问他,小先生:这个字怎么读?他真的不认识这字,紧张、惶恐,但他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他在备课簿的背面记录一些类似的故事,慢慢积累了材料,就有了《小先生》这本书。

    有人称《小先生》是一本“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书”,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乡村学校简陋,没有围墙,但树木葱蓉,花儿芬芳。一大早,就有猪鸡羊鹅前来校园凑热闹。最开心的还是九月初,小学校的泥操场上长满了青草。开学第一件事,就是清除杂草。美丽乡村是个纯天然的大课堂,《小先生》美妙的故事散发着草的清香。

    乡村小学,没食堂,只有伙房。没厨师,谁来烧饭?那是第三四节没课的老师,轮流做伙头军。菜是校园里种的青菜、萝卜,还有一编织袋番薯粉丝。小先生最喜欢吃的就是总务主任烧的葱炒粉丝。一把小葱,用油爆一下,再把软润的粉丝放入锅中炒,那香气瞬间传遍整个校园,上课都没了心思。主任还在校园里种了槐花树,当花儿开满枝头时,他怕学生伤了枝叶,自己亲自打槐米。当时,同学们不清楚“的、地、得”的用法。小先生就举例子:食堂里的槐米是总务主任辛辛苦苦地采下来的,槐米粥好吃得我们放不下碗。小先生授课,简明风趣,像阳光般照亮学生心灵。

    那个年代的乡村小学,没有打印机,小先生天天晚上坐在灯下刻蜡纸。冬天,屋子里像冰窖,冻得他瑟瑟发抖。为了御寒,他从人武部买来军大衣,然后模仿老教师,在煤油灯上方,吊起一个铝饭盒煮鸡蛋,等蜡纸刻完,灯罩上的鸡蛋也熟了。他记住了那个蜡纸的牌子叫“风筝”,那钢板的牌子叫“火炬”。小先生在薄薄的蜡纸里刻印着真诚,他在寂寞长夜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乡村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

    小先生最害怕一件事,就是教室里突然出现空位,这是学生辍学了。但辍学的是几乎都是女生,超生家庭,被罚款,生活艰难。小先生常在田野见到那些女生。“她们一见到先生的影子,就像野兔一样迅速躲到草丛中,无数个在学校里认识的字,就像草籽一样无穷无尽地落下来,落到她的发丛中、脖子里,还落到了她的眼睛里。”有位女生,歌声如百灵,还参加了县里的比赛,仍然遭厄运,这就是当时农村女孩的宿命。此外,就是早夭,譬如溺水之类的。小先生像母亲那样疼爱自己学生,他说“就像我的五个指头,齐齐被拦根切断,疼到心里”。他爱每一个学生,从心底里希望他们健康成长,不管他们身在何方。

    小学校有个泥操场,晴天尘土飞扬,一场球打下来,眉毛头发都沾满了飞尘。春天里,篮球会飞向油菜花地,少年们抢着去捡球,归来时,就成了童话世界里的小金人。冬天,北风刺骨,下课了,同学们排成两队,用尽力气挤输赢,越挤身体越暖和。由此,有位同学创造了一个新词叫“挤暖和”。小先生说多好的词啊,就像牙膏一样,用力一挤,“暖和”就挤出来了。在书中,我看到了小先生真挚、温情的目光。他月夜家访,关心着哑巴孩子,照顾着跛脚的学生,他带着手绢给孩子们擦鼻涕。他不仅是孩子们小先生,更是孩子们的大哥哥,他引领着乡村孩子,向着光明未来。

    《小先生》不仅记录了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也记录了老校长、教务主任,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的老教师们。小先生写了太多校园的美好:如眨眼睛的蚕豆花,卷了角的作业本,孩子们顺着草垛滑下来……小先生说:“很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总是以不设防的微笑和清澈,赐给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先生以无限宇宙。”

    读着《小先生》,我们看到小先生与孩子一起成长,看到小先生变成了大先生。去年,《小先生》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