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瓶盖里有乾坤

    □蒋杰

    一个小爱好如果能坚持10年,那一定是因为它很有趣。粗粗一算,我坚持收集啤酒瓶盖已经有十多年了,其中的趣事真的不少。

    A

    最初想到收集啤酒瓶盖是2005年。当时我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作,认识的一个俄罗斯朋友用啤酒瓶盖拼成了一面俄罗斯的国旗,很是好看。受朋友的启发,回国之后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收集起啤酒瓶盖来。

    我最初收集的啤酒瓶盖,都是自己喝了啤酒留下瓶盖。但是收集啤酒瓶盖不同于其他的收集,因为啤酒的地域性很强,所以,仅靠自己喝,收集的速度很慢。于是,交换瓶盖就成了扩大收集量的最好办法。

    比起收集啤酒瓶盖,我开始交换瓶盖的经历要晚很多。2009年5月27日,我在《宁波晚报》副刊发表了一篇随笔《我的啤酒瓶盖收藏》,不久之后就收到了湖北黄冈的一位朋友的电话,说读到了我写的文章,到处打听才找到我。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次换瓶盖的经历。

    那时候聊天软件还不像现在这么便捷。有朋友办了一个啤酒瓶盖交流的论坛,我们一帮喜欢收集瓶盖的朋友都泡在这个论坛里。我们互相称呼对方为盖友,而我们的圈子被戏称为“盖帮”。盖友们把自己手头重复的瓶盖拍照之后发到论坛上,需要的盖友就跟帖,先到先得,就这么简单。

    因为共同的收藏爱好,我认识了全国各地的盖友。在“盖帮”圈子里,来自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南、山东等地区的盖友相对多一些。这几个地区也是啤酒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辽宁有雪花啤酒,北京有燕京啤酒,山东有青岛啤酒,黑龙江有哈尔滨啤酒,河南有金星啤酒……但是对于收集啤酒瓶盖的人来说,小众的啤酒瓶盖比大众的更具有收藏意义。如今这些啤酒厂中的绝大部分早已不复存在,啤酒瓶盖就成了历史的见证,它记录着啤酒文化的发展。

    在啤酒制造行业发展最好的年代,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啤酒厂,那也是收集啤酒瓶盖最好的年代。比如,宁波曾经就有宁波啤酒、浙东啤酒、明州啤酒、北仑港啤酒、仑波啤酒、双龙啤酒、北仑啤酒、美珀啤酒等多家啤酒厂。现在,这些啤酒厂早已难觅踪迹。我曾经按照啤酒标上的地址去寻找过几家啤酒厂,大多地方已经建设成了高楼。我收集到的一些宁波本土啤酒瓶盖,如宁波啤酒、K牌啤酒、金狮啤酒、黑豹啤酒等,已经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B

    盖友见面,聊得最多的是啤酒和啤酒瓶盖的区别。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盖友小聚,饭桌上一直在讨论啤酒,从南说到北,从东说到西,老板还以为我们是啤酒推销员呢。后来解释了一下,把老板惊讶到了:竟然有人收集啤酒瓶盖,瓶盖有什么好收集的,不就是一堆铁片嘛?!那次小聚后,这个老板和我们成了朋友,每每遇见新出的瓶盖,就会联系我们去店里拿。

    盖友之间,最好的礼物是瓶盖。每次见盖友,我都带一大袋子的瓶盖过去,边喝啤酒边挑选自己相中的盖子,好不惬意。有一年我去外地,行李箱里装了几百个盖子,过安检的时候扫描仪“吱吱吱”叫个不停,我把瓶盖拿出来让工作人员看了一下,才顺利通过安检。我们“盖帮”还有个传统,有新朋友加入,老玩家都要送一些瓶盖作为“见面礼”,这样,新朋友就能迅速融入“盖帮”大家庭。

    当然,每个收集瓶盖的人都有自己倾向性的收集方向。比如,有的人喜欢收集国内的盖子,有些人喜欢国外的盖子。有些人只喜欢雪花啤酒的盖子,有些人只喜欢当地啤酒品牌的盖。有些人喜欢动物图案的盖子,有些人喜欢带数字的盖子。我最喜欢国内盖,尤其喜欢带汉字的、使用过的、有年份标识的瓶盖。

    随着通讯方式的转变,如今收集瓶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如果有盖友发现新出的瓶盖,就会在“盖帮”群里发一下图,需要的盖友接个龙,过不了几天新盖就会快递到手。

    在盖友的眼中,瓶盖不分贵贱,自己没有的就是最好的。盖友们经常把自己重复的瓶盖拍照发到群里,需要的盖友就会主动联系,以盖换盖,皆大欢喜。

    有时,盖友们为了活跃气氛,也会在“盖帮”群里搞一些拍卖活动。存世量和年份不同,盖子的价格也不同。一般,普通的瓶盖也就几块钱,品相好一点的,十来块钱。记得最高的拍卖纪录,是一枚罕见的“双合盛”啤酒的瓶盖,拍出了499元的“天价”,成为瓶盖拍卖史上的“神话”。

    让人欣慰的是,最近几年,随着精酿啤酒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国内精酿啤酒异军突起。这些精酿啤酒比起传统啤酒更注重包装和设计,瓶盖上的标识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但同时,很多传统工艺的啤酒开始使用拉环盖,这对于收集瓶盖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C

    收集瓶盖其实也是个眼力活。有些盖子,一个和另一个长得很像,双胞胎一样,要放在一起仔细比对,才会发现区别——颜色、字体大小、带不带R、背垫图案、生产厂家等各方面的区别。也许,这也是收集瓶盖的乐趣之所在。

    收集瓶盖和收集邮票一样,讲究个品相。最受欢迎的是无折无划痕、字迹和图案清晰的瓶盖。普通的启瓶器肯定不行,起的瓶盖多多少少会有折痕。每个盖友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有的是用勺子把瓶盖一点一点地撬下来,有的是在瓶盖上垫一个小铁片,再用启瓶器轻轻起下来。我最初用的是一把勺子,走哪带到哪。后来,北京的盖友设计出一款无痕起瓶器,解决了起瓶盖的难题。盖友出门,可以不带干粮,起盖器是万不可不带的。妻子经常笑我说,别人出门是为了看风景,我是出门找瓶盖儿。对于变形的盖子,盖友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可以用压盖器慢慢压,也可以把瓶盖摁在一段铁柱的一端,用橡皮锤一点一点敲平整。

    我的朋友和同事自从知道我收集啤酒瓶盖,每次他们到外地去,都会抽空去超市看看当地的啤酒,然后拍个照发给我:“这个盖子有没有?”那种激动的心情,不亚于吃了一顿大餐。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些朋友和同事,他们其实是不喝酒的,他们会买了酒让家人喝,把瓶盖小心地收好带给我。每次长假结束,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朋友和同事们会给我带来各地各种不同的瓶盖。

    收集瓶盖有意思,有多少枚瓶盖就有多少个有趣的故事。如今,我收集的啤酒瓶盖有1200多种11000多枚,分装在39个专用的瓶盖收集册中。其中单品数量最多的是雪花啤酒的瓶盖,有400种左右。其次是青岛啤酒,有240多种。而大部分的啤酒瓶盖,我只有一两枚,能和它能凑成对的,正好在另外的盖友手里——也许这正是收集瓶盖的有趣之处。还有些瓶盖,当前来看,存世的只有一枚,我们“盖帮”把这种瓶盖称之为“孤盖”。每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在“盖帮”群里亮一下相,引来一阵赞叹和羡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