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叔孺的印章作品 |
 |
潘天寿《露气》1958年作 |
 |
陈逸飞水乡系列中的一幅 |
5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该通知显示,国家文物局修订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研究制定了1911年后已故陶瓷、雕塑、扇子、织绣、玺印、烟壶、漆器7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共计有41人的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其中包括潘天寿、陈逸飞两位宁波籍大师。在代表作不准出境的158人名单中,包括了朱复戡、应野平、沙孟海、陈之佛、陈秋草、谢之光等宁波籍名家。 另外,《1911年后已故玺印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显示,共计有4人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其中包括宁波籍的赵叔孺。在代表作不准出境的23人名单中,有马衡、朱复戡、沙孟海三位宁波人。 大家耳熟能详的潘天寿是宁海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与黄宾虹、齐白石、吴昌硕并称为中国传统绘画四大家,被视为“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是大书画家,还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国画系,奠定了现代国画教育的基础。 陈逸飞是北仑人,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曾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以及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重要题材。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 赵叔孺,鄞县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晚年自号二弩老人。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被称为“近世之赵孟頫”。赵叔孺对篆刻的历史知识很渊博。在给印友的印谱上题序时,总是把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精辟见解写上,举凡篆刻的起源、印章的由来、印谱的收集等,都能历数其年代沿革,以教后人。 除上述三位作品一律不准出境的名家外,宁波还有很多作品限制出境的名家。 沙孟海,鄞县沙村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对语言文学、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马衡同样也是鄞县人,他是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朱复戡,鄞县梅墟人。幼承庭训,涉猎经史,7岁能作擘窠大字,被吴昌硕称为“小畏友”。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任上海美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 应野平,宁海人,1910年9月生。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自“四王”入门,继而上溯“元四家”及北宋诸家,对石涛也心摹手追,传统功力深厚,并且深入大自然,师法造化,借鉴西画,博采众长,用宏取精,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陈之佛,余姚人,中国画家、工艺美术家。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造型生动准确,色彩清丽典雅,画风清新冷逸。 陈秋草,祖籍鄞县,生于上海,出版有《粉画集》《素描速写》《花卉小景画选》《秋草画集》《秋草花卉》《小品画选》等作品集。 谢之光,出生于余姚,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任南洋烟草广告公司美术员、九福公司美术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联委员会委员。 这份名单发布的当天,象山籍画家黄建永第一时间就看到了。他说:“这份名单的修订和新增很及时,名单上这些文化巨匠的作品不单单是书画、篆刻、雕塑那么简单,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黄建永也发现了名单中的潘天寿、沙孟海等一批名家,他认为这体现出宁波文化底蕴深厚,自己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要更多地向他们学习,扎根传统,提升综合素养。 宁波陈振濂文艺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张桂烨看到了这份名单上有潘天寿、赵叔孺、马衡、沙孟海四位宁波籍名家的名字,感觉很激动。2017年起,在宁波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张桂烨和同事们就着手针对这四位名家展开了“大师”系列的各项活动,有“大师说”“大师典范”等。此后,她又通过系列活动,把宁波籍已故大师的名声和品牌在各个渠道进行传播,为宁波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专业的力量。 记者 潘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