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大有:回味悠长的“文化密码”

    从催产的“子孙连环糕”到满月的金团,从升学的“状元糕”到订婚的吉饼,从建屋的水晶油包到乔迁的金钱饼,从祝寿的“五代金团”到仙行的馒头……宁式糕点几乎见证了宁波人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

    日常味道背后,是一方水土的积淀,是一方风味的留香,更是一方民风的传承……

    “百模墙”和“三不卖”

    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里,“百模墙”上108块不同年代、不同花纹、不同用途的印版,总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来访者的视线。

    农忙有种田金团、满月有子孙金团、结婚有龙凤金团……每种金团用到的印版都不一样。

    对产品的精心打磨,并不足以支撑一家“小”店成长为一家百年老店。赵大有历经百年而不衰的答案,或许还得从赵大有宁式博物馆的墙上去找答案——“三不卖:盛器不适宜的不卖、盛器小的不卖、小孩子不卖”。

    “宁可少做生意,也要确保卖相、质量,这是赵大有始终坚守的企业文化。”赵大有第五代传承人王鹤逸说。“三不卖”就是旧时手艺人心中的“信念感”,如盘根错节的根系,为大树的茁壮成长源源不断提供养分。

    “一生记忆”与“按季出品”

    偌大的博物馆里,王鹤逸最得意的是还原了宁波人“一生记忆”的“沉浸式”展陈,将宁式糕点和宁波人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紧紧联系在一起。

    被视为“吉祥之品”的金团,频频在寿辰、乔迁、满月、分家、祭祖等场合出现,尤其是在婚嫁礼仪中,寓意“甜蜜团圆”的“龙凤金团”更是必不可少。

    无论是新屋上梁,还是做寿“做生”,水晶油包自然不能缺席。更别提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重阳的重阳糕、年关的祭灶果……

    这还不够。宁波人的春天要有松仁糕、茯苓糕;夏天少不了薄荷糖、松子酥、玉和酥;秋季得尝尝桂花饼、绿豆糕、椒桃片;冬季要囤一点豆酥糖、牛皮糖、冻米糖……

    也难怪王鹤逸说“宁式糕点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按季出品”,不仅喂饱了人们的胃,也用一年四季无声无息的“陪伴”和“富足”,“喂饱”了人们的心。

    《南乡旧梦》和“传承中创新”

    “百年石板路,千载南塘河。漫游南门三市,争仰甬水遗辉。船舶争集,人民杂遝,夹道商铺,鳞次栉比……”在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的墙上,画作《南乡旧梦》让人不由想到甬上商贸文化源头“南门三市”的熙熙攘攘。王鹤逸说,这是一位旅美宁波人创作的,里面就有赵大有的影子。

    2017年6月,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开门迎客,迄今已服务近30万名来参观、研学的游客和学生,并同十几个教育研学基地开展合作,弘扬传统文化产品,宣传传统风土人情。

    以文化“打底”,产品的口感和工艺为“支撑”,以文化推动产业运作,是赵大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索出的一条“生存之道”,也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记者 石承承 崔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