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爆款展览是如何诞生的?

这些策展人在甬传经送宝

浙博推出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从线上搬到线下。
学员与专家互动。
魏峻在授课中。

    上海博物馆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是如何策划的?浙江省博物馆的线上展“丽人行”怎样发展到线下?在广东省博物馆当8年馆长,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身处文物大省,河南省博物院如何提升基础陈列,并将之打造成精品?

    5月30日至6月2日,一批国内“大馆”“热门馆”策展人应邀做客宁波博物院,在宁波市博物馆青年策展人才培训班上传经送宝。7场讲座同步在线直播并提供回放,目前已吸引10余万人次观看。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是全市博物馆青年策展人才培育计划的组成部分。接下来,我市还将开展全市博物馆策展大赛,为有志于参与博物馆策展的青年人提供展示舞台,其中的优秀方案有望落地。

    1

    专家分享爆款成因

    本次活动邀请的专家均来自一线,是近年国内多个爆款展览的策展人。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是“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策展人。该展不久前刚刚落幕,98天的展览吸引了42万人次观看,可以说是上半年国内最具热度的现象级国际交流展。

    褚馨分享了该展策划的幕后。从如何与英国国家美术馆联系、确定展品,到如何购买保险、运输展品、设计展厅、出版图录、策划活动,一个策划人经手和需要思考的内容具体而微。馆际交流的良好基础、重要嘉宾牵线搭桥、真诚而坚决的借展意志,互相尊重,注重细节的沟通过程,在褚馨看来,均是国际交流展重要的成功基础。“当然,展览在受欢迎程度和知名度上参差不齐,不可能每一个都是爆款。”褚馨建议,青年策展人要更讲求“抓品质”,做好每一个专业的小范围的展览,“当下观众水平越来越高,博物馆也需要提供更多样性的展览产品,才是真正的文化繁荣。”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蔡琴在博物馆领域深耕40年,是浙博通史展“越地长歌”、中国丝绸博物馆“锦程”的策展人。疫情期间,浙博推出线上展小爆款“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同样源自她的灵感,吸引80多万人次在线观展。2022年,“丽人行”从线上搬到线下,以馆际联动方式调动全国多个博物馆资源,堪称一次成功的探索。

    蔡琴表示,数字展打破了时空界限,突破了博物馆的围墙,成为“永不落幕的展览”。相对而言,成本压力较轻,也是青年策展人可以多加尝试的。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年来,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均出现了以艺术考古为主题的博物馆,为学术与展览相结合做出良好示范。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严建强从学理层面阐释了博物馆的特征和使命。他认为,学术性人才应当与传播性人才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当代博物馆的展览建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以该馆引发社会好评的“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等展览为例,分享了策展经验。他认为一个好展览应当在概念名字、内容形式、观众体验、传播衍生、余绪与回响多方面均追求呈现的品质。如“华夏之华”展集纳大量文物原件,并通过色彩与光线布置,形成文物间的呼应和对话;进入“栋梁”展,则有凝重、庄严、肃穆的感觉,观众观看文物,如向前辈鞠躬。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博导魏峻曾在广东省博物馆担任8年馆长。他从制度和团队建设角度分享了经验,点出举办主题展览、系列展览对博物馆品牌建设起到的作用。魏峻表示,当下在博物馆“讲故事”以及对形式感的注重日益占据主流,拥有较好的传播效果。除了依靠自身团队,他认为也可以通过馆际合作、外请策展人的方式协助提升展陈水平,“每个馆的特色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河南博物院鲜明特色,通过与电视媒体的合作,推出“唐宫夜宴”“博物馆奇妙游”等出圈产品。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表示,该院陈列完全根据河南文物特色布置,同时也擅长整合社会资源,将考古学成果和文化遗产内容可视化、历史信息情景化,从而形成与观众良好的互动。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则从小微博物馆策划和执行角度,分享了机制创新和活力再造的必要性。他表示,社会力量的参与已成为当下博物馆不可忽视的趋势,要善用志愿者团队,与文艺团体合作,“轻、活、多”的活动样式能够为小微博物馆持续引流。

    3

    青年策展人将投身实践

    这些活跃在一线的策展人为宁波带来了诸多有益经验,使我市文博系统的青年策展人受益颇多。同时,宁波一些非国有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也聆听了该系列课程。

    鄞州区鱼文化博物馆馆长王林表示,几位大咖的讲座理论与实际结合,很有操作性,特别是对小微博物馆的分析与建议,使他很有感触,“民办博物馆在发展的时候确实面临很多实际困难,老师们的经验分享对我来说很有帮助。”

    据悉,为切实提升策展水平和人员积极性,接下来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还将举办全市博物馆策展大赛,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做出努力。王林初步计划办一个“甬鱼开拓”宁波鱼拓艺术作品展。展览名活用“谐音梗”,指向宁波积极开拓、勇于担当、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面貌。

    讲座还吸引了有志于从事博物馆行业的学子聆听。宁波大学学生金新儿表示,她本科就读历史系,因对博物馆工作感兴趣,考研选择了文博方向。她在老师推荐下聆听了课程,有机会与博物馆界前辈近距离接触,让她非常兴奋。“几位来自高校的老师,学术观点非常新颖;博物馆的前辈们特别侧重实操,他们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金新儿说,“每位老师讲3个小时,一点不觉枯燥,干货满满。”

    课后,她准备交的“作业”是一个以十里红妆为主题的展览策划案,从风俗、婚礼的角度展开思考,希望能给该主题内容注入青年活力。

    记者 顾嘉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