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体荟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03日 星期六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部古希腊风格的淮剧

30年后宁波观众依然买账

《金龙与蜉蝣》宁波演出现场。通讯员 王强 摄

    这是对人性权欲的深度解剖,也是戏曲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

    昨晚,由上海淮剧团带来的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传承版在宁波逸夫剧院演出,古希腊悲剧风格的戏曲创新之作30年后再现舞台,依然原汁原味、充满张力,令观众震撼和深思。

    该剧艺术总监,当代淮剧领军人物梁伟平昨天下午接受了记者专访。“宁波对淮剧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我们的四部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千古韩非》《武训先生》到过同一个城市的,就是宁波。”梁伟平说,这一方面说明剧目本身品质较高,一方面也体现了宁波“戏码头”的包容性。

    30年前,由罗怀臻编剧、郭小男导演的淮剧《金龙与蜉蝣》横空出世,在现代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这一剧本讲述了人性对于权欲的渴求,以及这种无节制的欲望所造成的可怕后果。剧中的皇帝“金龙”残杀忠臣,在未知情况下“阉割亲子、占媳杀子”,得知真相后,被巨大的命运悲剧阴影笼罩。

    有人在这部剧中看到了古希腊悲剧的痕迹,也有人在里面看到了莎士比亚。“这是上世纪90年代,戏曲处于低迷、正在苦苦寻求出路的时候,诞生的一部不朽之作。”梁伟平说,剧目集合编剧、导演、演员的力量,开创了一种具有现代性的戏曲美学。

    《金龙与蜉蝣》推出后,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各种奖励43项。“因为它把西方的元素和中国戏曲程式有机融为一体。观众可以在里面看到戏曲的‘僵尸’‘抢背’,也可以看到体验和体现相结合的表演,而且结合得一点痕迹都没有。”梁伟平说,这或许是该剧具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30年前,《金龙与蜉蝣》成就了何双林、梁伟平等一批淮剧表演艺术家。此次复排,梁伟平的身份换成了艺术总监。“培养青年演员,还是靠经典剧目,通过剧目来聚拢人心、锻炼队伍,帮助他们成长。”复排的半年,梁伟平在大汗淋漓的青年演员们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5月23日,《金龙与蜉蝣》传承版在上海首演,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说,淮剧又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梁伟平看来,淮剧的传承其实就是戏曲的传承,这也是他最大的心愿和安慰。

    昨晚宁波场演出中,饰演“金龙”的陆晓龙是梁伟平的学生。为了这个角色,他坚持锻炼,瘦了十几斤。“能出演这部戏是我进团以来梦寐以求的,无论是舞台经验还是精神层面,都给了我一种巅峰的冲击感和满足感。”陆晓龙说,“金龙”角色的把握是有难度的,其中也需要岁月的沉淀,不断对人物加深理解。他希望持续的舞台实践,能让自己的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饰演“蜉蝣”的邱海东15年前就曾参与过《金龙与蜉蝣》的演出。在与前辈同台的过程中,他一次次被这部作品所蕴含的力量震撼,“回望过去,老师们在台上的表演给了我很多启发。15年后担任‘蜉蝣’一角,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在排练厅,梁老师一次次亲身示范,让我收获很多,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希望在演出中慢慢改进。”邱海东说。

    对此,梁伟平感慨,传承版的几位主要演员,以及年轻的主胡、司鼓其实都各有所长,都在不断进步,“他们一遍遍给我惊喜,让我感受到了传承版的希望。相信这也会让观众们看到淮剧发展的希望。”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王强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