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柴贞素的诊室里,都是等待看病的乡亲。 |
一周5天门诊,每天看100位左右的病人,70%都是老人,这是宁海县岔路中心卫生院全科医生柴贞素副主任医师的日常。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岔路人,她已为乡亲服务了27年之久。她告诉记者:“每一位患者都是我的亲人,我要对他们的健康负责到底。” 中西医结合 对抗带状疱疹 下午1点不到,还没到开诊时间,岔路镇的村民们就已经等在诊室门口了。为了让乡亲们早点看上病,柴贞素通常都会提早上班。患者的队伍越排越长,但他们却心甘情愿地等待:“我们就要找柴医生看。” 来这里的每一位都是老病人,有些甚至是看着柴贞素长大的长辈。他们有什么不舒服,柴贞素甚至比患者的家人更着急。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她在诊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51岁的她常常背痛难忍,但她从未在患者跟前流露过。 1996年,柴贞素毕业后回到岔路。“我读书时就想好要回家乡,要服务乡里乡亲。比起大医院,我更适合这里。”现在,她每周坐满5天门诊,和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着1500多名签约病人,占了全院一半的签约率。重点人群中几乎都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主要都是些常见的基础性疾病,季节变化时呼吸道疾病也是管理重点之一。” 柴贞素是位学习型基层医生,多年临床中她发现带状疱疹在病人中很常见,有些患者往往发病1个多月后才来就诊,已经发展为神经痛,发作时吃不下、睡不着。为此,柴贞素总结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根据病情轻重来施治:西医控制炎症,中医采用神经阻滞的方式缓解疼痛,效果显著,还发表了专业论文。 用“火眼金睛”筑牢基层健康防线 基层卫生院接诊的虽然大部分都是慢病患者,但也不乏急症病人。柴贞素作为基层首诊医生,需要用“火眼金睛”及时辨别。 一天中午,诊室里来了一位家属。她告诉柴贞素,88岁的柴大爷出门时摔了一跤,回家后一直说头晕、难受,饭都吃不下。家人劝他赶紧看医生,但他就是不听,坚持说自己休息休息就好了。于是,家属找到柴贞素,希望能去劝劝。 摔跤、头晕,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在一起让柴贞素有了不好的预感,她来不及吃饭立即背上医药箱和家属一起前往。当时,柴大爷半躺在床上,眉头紧锁,不管大家怎么劝说,就是不肯上医院。说着说着,他甚至发起了脾气。担心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柴贞素示意大家先让柴大爷休息休息,然后把家属拉到一旁,商量着请来了家族中受敬重的长辈再次劝说,终于说动柴大爷去医院。 在上级医院,柴大爷被诊断为急性脑梗。然而由于耽误时间过长,病情加重,医生建议到市级医院做开颅手术。家属们经过商量,决定先回老家。 得知老人回家了,柴贞素再次上门查看病情。当天是正月初一,柴贞素为其进行对症治疗,通过输液等方式降低颅内压。之后,柴贞素每天准时上门为老人诊疗,就这样一直到了正月十五,让大家惊喜的是,柴大爷的病情明显好转,头痛、不适的症状消失了,还能自己坐起来吃饭! 为此,家属专门送来锦旗表示感谢,这也是柴贞素最欣慰的时刻。“这里的患者很贴心,有时候看我忙得吃不上饭就做了麦饼,一定要我吃完再看病。”柴贞素告诉记者,与其说乡亲们需要她,其实是她更离不开乡亲。“穿上白大褂的每一天,都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王珍珍 吕宁宁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