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进考场的考生 |
又到一年高考时。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独特的高考印记。而对于今年这届浙江考生来说,共同的高考回忆里一定少不了一个关键词:全国卷。 今年,随着浙江的语文数学和外语学科“回归”全国卷中的新课标Ⅰ卷,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达到了28个。 时隔19年,浙江高考生再次与全国卷“正面交锋”,是啥感受?恢复高考46年间,高考命题为何会经历“全国卷-省市独立命题-回归全国卷”的变化过程?高考试卷分合之间,又有哪些变和不变? 2 高考卷因何“分分合合”? 实际上,浙江“回归”全国卷并不是最近才公布的新鲜事。 2020年6月,浙江就已明确,2023年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此后每年高考季,这都是网友的热议话题。 作为较早自行命题,又较晚“回归”全国卷的省份,浙江看起来似乎有些特别。但如果把观察的视野放宽,浙江卷的变化其实正是中国高考改革历程的一个缩影。 “不仅是浙江,全国多数省份的高考试卷都经历了‘全国卷-省市独立命题-回归全国卷’的变化过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似是从全国卷“回归”全国卷,其实,前后两次“全国一盘棋”的背后,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刚刚恢复高考时,因为高考总人数有限,且并不是各个省都有自主命题的能力,所以让全国高考生考同一套高考卷是当时的最佳办法。 后来,因为不同省份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同,且高考人数越来越多,全国用同一套高考卷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不仅高考卷的安全印刷和运输面临较大压力,“倾斜的高考分数线”现象也因此诞生。简单来说,在同一张高考卷下,同一个高校的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省份的录取分数可能相差上百分。这一方面容易造成招生不公平的误解,另一方面,同一标尺下也难以体现各省的教育自主权。 储朝晖分析,探索分省自主命题正是教育职能部门为解决这些难题作出的积极探索。例如,1985年,上海率先进行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到了2004年,包括浙江在内的9个省市实施高考自行命题等。全国一度有约一半的省份试行自主命题。根据他多年观察,分省自主命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各个省份教育教学的改革活力。 转折发生在2014年。那一年,发生了两件和高考相关的大事情。一件是上海和浙江先行试点高考综合改革,另一件就是国务院明确了“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这两项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让高考变得更加公平。“随着印刷、传输等技术的发展,试卷保密运输难的问题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部分省份命题水平不一、质量不高等问题。高考卷‘全国化’因此成为新趋势。”储朝晖说。 储朝晖表示,“回归”的全国卷,不再是一卷走天下,而是提供4种试卷类型,供采用传统高考和新高考等不同高考模式的各个省份进行选择。同时,各个省份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所有学科都采用全国卷或部分学科采用全国卷。这既提高了高考命题质量,还保证了各省能有一定自主权。 在他看来,近年来,浙江、江苏等教育质量和自身命题质量较高的省份也陆续选择“回归”全国卷,证明了各省对于新全国卷使用的便捷与效能的认可。而高考试卷数次分合背后,更是教育部门对于如何让高考更为公平的不断实践。 3 分合之间,意味着什么? 看似不变的“高考指挥棒”和不断在变的高考试卷,究竟会给考生带来哪些变与不变? 和浙江高考生同考新课标Ⅰ卷的,还有江苏、山东、安徽、广东等已实施新高考改革的7个省份的考生们。高考前夕,记者也和几名曾亲历过新课标Ⅰ卷的考生聊了聊。“题型很新颖”是他们对往年新课标Ⅰ卷的共同评价。 “我接触这些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创新题型时,有些懵。”2021年参加江苏高考的男生小夏说,但他逐渐发现,虽然题很活,但考的知识点还是自己高中所学的,只是更加考验考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同样是2021年在山东参加高考的女生小于,因为平常思维就比较活跃,比较喜欢这些更有新鲜感的考题,也因此在高考考场上发挥出了较好的状态。“从我身边同学们的体验来看,大家从地方自主命题卷过渡到新课标Ⅰ卷,状态都挺平稳的。”小于说。 杭州学军中学西溪校区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特级教师张洪峰把新课标Ⅰ卷形容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浙江提前3年明确了使用全国卷的时间,留给师生的备考时间比较充裕。”张洪峰说,在深入研究后,他们备课组的老师发现,新课标Ⅰ卷考察的知识点,其实都是课本里的知识点及其延伸。只要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完成从单纯的知识复习向学思结合、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变,哪怕是第一次面对全国卷也不在话下。 一位省内资深教研员告诉记者,新课标下的高考全国卷,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指向的是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靠刷题就不够了,学生需要理解知识,认识社会和遇到问题时的灵活思维。 此外,或许还会有一些变化会在分合之间悄悄发生。 “很多人认为高考考试和招生是两部分,高校招生通过分数排名投档,所以采用什么卷子,看起来似乎对大学招生环节没有影响,实则不然。”一位国内知名高校浙江招生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上,高校也会长期观察这些用不同类型考卷选拔出来的学生,分析他们的优秀程度是否有差别,并可能以此作为校内一些培养方案调整的参考。 据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