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儿女”已是一种社会现象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类似的“全职儿女”已有较多存在,在客观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网上甚至已经出现与“全职儿女”有关的聊天群。比如相关媒体报道,网上有个“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这个“中心”里已经汇聚了近4000名“打工人”,而在这里,“打工人”服务的对象是他们的父母或者祖辈,“陪伴”和“做家务”则是其劳动内容。 在其他一些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全职儿女”在那里坦然展现自己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感悟。一位小红书博主还发布了一条“我妈让我做‘全职女儿’,一个月给我4000元”的笔记,获得了超过2万人的点赞。 对于“全职儿女”这一社会现象,国内不少媒体也予以了关注。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但这些报道对于“全职儿女”的评价基本上还是正面居多。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全职儿女”和“啃老”还是不同的,“啃老”是年轻人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就靠父母养活自己,“啃老一族”是完全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是需要批评的。而“全职儿女”,则是把照顾父母,做家务作为自己的“职业”。 “全职儿女”开始流行,背后原因是什么? “全职儿女”开始流行的背后,也有其客观的社会背景。 有人指出,“全职儿女”的增多,也是受到了多方面的社会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等待就业的年轻人不断增长,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相比2022年和2021年分别将增长7.62%和27.39%。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被照顾。2021年,中国正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64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14%,202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4.9%。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48.7小时,与去年的47.3小时相比增加1.4小时。如果按照每周5天、每天8小时计算,职场人平均每天工作9.74小时,加班时长超过2小时。 在不少年轻人及其父母看来,当前,年轻人步入社会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比起来,在家做全职儿女比“用健康换钱”的职场要香得多,不用早出晚归,在家即可上班,钱多事少,没有职场内卷,还包吃包住,还能省下请保姆照顾父母的费用…… 专家:选择成为“全职儿女”能理解,但需警惕 对于“全职儿女”,记者还采访了宁波的心理咨询师孙媛媛。 孙媛媛认为,年轻人选择成为“全职儿女”是非常能够理解的选择。在外人眼里,“全职儿女”无需工作,在家里可以很轻松地过日子,但其实冷暖自知,过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清楚。“全职儿女”与父母一起居住,长久下来,也会因为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原因,造成家庭矛盾。另外,“全职儿女”家庭还可能遭受亲戚的冷眼或不理解,这些都是压力。然而在网上,压力和困难被掩盖,职场的苦、家里的甜才是被大众所看见的。 对于“全职儿女”的现象,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对这一现象的美化,并忽视了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比如年轻人的社会压力,社会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家庭、职场之间的平衡等。 要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对老年人照顾和失能者帮扶等公共系统,让年轻人在外打拼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家庭也应当创造更和谐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理解,给予年轻人去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尝试,不轻言放弃。 记者 丁晓虹 王昱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