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线操作工到劳模工匠

刘明的“二十年”与“两年”

刘明(右)和同事在工作中。
记者 崔引 摄

    “工作室已获认可!感谢大家支持!”6月12日,刘明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他是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获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入选第四批北仑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从一名普通的一线操作工到劳模工匠,刘明用了20年。他说,20年不断向上生长,离不开短暂的“两年”。

    刘明是2003年到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从低压电缆成缆工序的一名普通操作工做起,他用5年时间走上生产管理岗位。2019年,他成为公司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聊起这些年在工作上的“突飞猛进”,刘明说,离不开在部队两年的“打磨”。

    2002年12月,他入伍到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我所在的连队是大名鼎鼎的‘青州连’,曾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在部队这两年,他印象最深的是连长、指导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件事情,你尽力去做可以做到优秀,但用心去做就能做到完美!”

    刘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里,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圭亚那使馆的表扬信格外引人注目。

    2020年11月,圭亚那首都乔治敦的一条海底电缆受损,造成首都地区用电困难,圭亚那政府紧急向中国求助。“时间紧!疫情险!任务重!”回想两年多前接到通知时的紧迫感,刘明记忆犹新。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辗转韩国、荷兰、巴拿马,刘明和另外两位同事组成的三人技术组飞了70多个小时才抵达圭亚那。

    “由于当地缺乏专业的团队和设备,抢修工作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刘明回忆,为了赶时间,他们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出门,晚上11点多下班,把原本要十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压缩”到4天,赶在12月24日,恢复通电。

    就在采访前两天,刘明刚从公司位于阳江的项目上赶回来;结束采访后,他又要启程前往荷兰参与公司海外项目的维护,“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在出差,其中有两三个月是在国外。”

    奔波忙碌,他的言语中没有丝毫抱怨,“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正是在部队培养的韧劲,让刘明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国家电网舟山、福建、广东等地岛屿的电网连接安装及抢修工作,参与我国沿海数十个海上风电场的建设,还先后参与亚洲及南美洲等地项目的施工及援建工作,得到当地业主部门的高度评价。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李晓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