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宁波市龙舟竞渡迎亚运活动在云龙举行。 记者 郑凯侠 摄 |
|
云龙龙舟 |
15年,成就了一支奋楫争先的团队;15年,完成了一份文化传承的答卷;15年,锤炼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2009年恢复龙舟竞渡后到现在,每年沿山干河里锣鼓喧天、龙舟竞逐的场景,成为鄞州区云龙镇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15年的坚守与传承,让云龙的龙舟文化历久弥新。 一户普通家庭的60年接力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在沿山干河两岸看龙舟比赛,这是从小到大的端午记忆。”16岁的张贝妮是云龙镇冠英村人,她是冠英村女子龙舟队最年轻的队员。今年比赛那天,她用手机拍下了龙舟竞渡的一幕。 冠英村龙舟队成立于1990年,由村民自发组建。在上世纪90年代初,9位热心村民自筹资金打造了两艘龙舟,自此,冠英村有了自己的龙舟队。在冠英村,一家四代结缘龙舟的故事家喻户晓。 “我的爷爷张霖今年93岁,60年前是云龙最早的龙舟划手之一;父亲张云国70岁,也是一位龙舟划手;女儿张贝妮现在是村女子龙舟队的鼓手,从小在水边长大,看着人们划龙舟。”张陈洲今年41岁,是冠英村龙舟队的主力队员。说起这些,他的脸上带着几分自豪。 在张贝妮的记忆里,7岁时,父亲第一次抱着她登上龙舟。听着振奋人心的鼓点,看着岸边的呐喊声,她兴奋得手舞足蹈,打那以后,看龙舟比赛成了她业余生活中的一大乐趣。11岁时,张贝妮加入了冠英村女子龙舟队。 张陈洲是24年前加入冠英村龙舟队的,那年他17岁。“除了特殊天气或出差等原因,基本上每天都要训练两小时,哪天不划龙舟,整个人会觉得不舒坦。只要我划得动,就会一直划下去,带着祖祖辈辈的梦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张陈洲说。 1976年,出土于云龙镇甲村石秃头山的战国文物“羽人竞渡”纹铜钺,将这里龙舟竞渡的历史追溯到了2000多年前。2009年开始,云龙镇连续15年举办龙舟竞赛,村村有龙舟,年年有赛事。 2014年,云龙镇被授予“中国龙舟文化之乡”。这些年,云龙一直在做龙舟文化的传承文章,在传承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 一场龙舟大赛的“幕后英雄” 目前,云龙镇有26支龙舟队、近600名队员。这些年,云龙龙舟队屡屡在中华龙舟大赛上斩获大奖。就在6月11日举行的2023年中华龙舟大赛(江苏盐城站)中,云龙龙舟队获得职业男子组500米直道赛第三名,创历史最佳成绩。 载誉而归,这些龙舟队员走上红毯,当了一回“草根”明星。云龙商会会长郑海康自费出资20万元,为运动员们发奖金。 这些年,郑海康一直是云龙龙舟队背后默默助力的功臣。2009年,云龙镇恢复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发起人就是他。“老底子的习俗不能丢!”郑海康联合一些企业主自掏腰包举办云龙首届龙舟大赛。那以后,他成了别人口中“不务正业”的企业老板,一心扑在了龙舟队。 2014年,郑海康组建云龙商会龙舟队,凑齐了28位肯吃苦的年轻人,并邀请专业教练开展训练。如今,商会龙舟队已经发展成为云龙镇级龙舟队,在全国大赛上屡获佳绩。“把云龙的龙舟品牌打出去,把龙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这是郑海康一直以来的心愿。 龙舟要划得好,领头人必不可少。2018年,应郑海康的盛情邀请,在龙舟界颇有知名度的伍新成担任云龙镇级龙舟队教练。几年如一日,伍新成带着队员们“劈波斩浪”。 今年,龙舟队迎来一位新队长——中国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刘卫卫。这次载誉归来,当被簇拥着走上红地毯,刘卫卫感受到了来自这片土地的热情,“云龙龙舟队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看似业余,但在赛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专业性,让很多职业龙舟队刮目相看。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奋楫争先的拼劲,这是这片土地给予他们的与生俱来的力量。”刘卫卫说。 一个龙舟品牌的多元输出 6月18日,在2023年第十五届“我们的节日 端午看云龙”宁波市龙舟竞渡迎亚运活动上,一个个龙舟文化创新IP发布,夺人眼球。 “特色龙舟十八碗,碗碗精美味道鲜。先上五个小冷盘,饱饱口福解解馋……”一首音乐快板《龙舟拾捌碗》,唱出别样的龙舟美食文化。去年开始,云龙通过地道烹饪和传统文化嫁接,复兴水乡特色的“龙舟十八碗”,以传统“色香味”唤起地方文化记忆。吉祥三宝、阿婆老三鲜、鳗鲡溪滑、鳝丝穿林、青鱼划水……这十八道菜都是地道的宁波菜。 同时,云龙镇联手五芳斋,将云龙镇的“羽人竞渡”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推出了订制款的“龙舟联名粽”,把云龙的龙舟文化品牌传播得更远。 去年端午节,云龙和匈牙利隔空联赛。今年4月,云龙龙舟首次“出海”,运往保加利亚,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龙舟运动是云龙最闪亮的名片,竞渡精神是云龙最宝贵的传承。”云龙镇党委书记阮锴的话掷地有声。从“二月二·龙抬头”巡游启航到月月龙舟联赛,再到现在的端午龙舟民俗盛会,云龙镇将龙舟运动打造成了融合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元素的品牌。 一条龙舟激活一个镇,同舟共济、奋楫争先的龙舟竞渡精神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云龙人。龙舟队成员们年富力强,汇聚了一批乡贤、党员和青年骨干,在防台防疫和抗灾救险中,他们都是冲在一线的“硬核力量”。这两年,这种竞渡精神已经潜移默化渗透到经济发展、开发建设、基层治理等全领域,人人争做奋楫手。现在,龙舟已经成为云龙最大的“向心力”,凝聚着越来越强大的力量。迎着鼓点“活力全开”,从宁波到全国,再走向世界,这艘龙舟正在孕育新的梦想前行。 记者 薛曹盛 王悦宁 通讯员 余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