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包揽了结对母女 在医院的一日三餐

还用社区发给他的补贴建立帮困基金

张苗福。
记者 刘波 摄

    6月19日,海曙区段塘街道丽景社区居民张苗福来到同小区的小萍(化名)家里,查看煤气管道、水管和下水道的情况。因为小萍精神残疾,时常发病,其母亲张女士(化名)又年老体弱,在社区和张苗福的劝说下,母女俩一起住进了敬老院。

    2019年起,丽景社区党总支成立“党建邻里帮志愿团队”,张苗福第一时间加入,并和小萍母女结对帮扶,可以说为她们操碎了心,为让母女俩安心在家尽量不出门,他还用社区发的一笔补贴建立帮困基金,其中的第一笔费用就是给她们买了一台彩电。

    四次帮助疏通小萍家抽水马桶

    张苗福今年70岁,是一名老党员。年轻时,他做过农民,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后来到城里做生意。退休后,就直接到社区帮忙。

    其实,在小萍母女之前,张苗福就已经结对过一位九旬老人。老人独居,喜欢书法,恰好张苗福也经常去社区的书法班学习,“只要有两三天没看到他,我就会上门或打电话了解情况。”

    老人不会用微波炉,张苗福手把手教他;老人喜欢看DVD,但经常忘记怎么使用,张苗福还是手把手教他,没过多久,老人又忘记了,张苗福不厌其烦地教。

    半年后,老人去世了。这时,因为和小萍母女结对的是一名年纪偏大的女志愿者,小萍发病时她没有办法应对,社区就请张苗福也和小萍母女结对,张苗福答应了。

    小萍的病情比较严重,时不时会发病,发病时还会突然向后摔倒,有时候甚至拿刀追着人砍。为此,张女士不得不把家里的刀都藏了起来。不过小萍不发病的时候,思路很清晰,家里有事会打电话找张苗福帮忙。

    有一次,小萍找张苗福去通一下抽水马桶。张苗福到她家发现,整个卫生间里全是粪便。他没有多想,忍着恶臭,徒手疏通了下水道。但没几天,小萍来电话说马桶又堵住了。这次疏通后,张苗福询问了母女俩使用抽水马桶的方法,才发现两人为了节水,只用脸盆接水去冲马桶。因为水少,冲力不够,导致大便冲不下去,时间一长就堵住了。

    虽然张苗福一再提醒不要用脸盆接水冲马桶,母女俩口头答应但仍我行我素。就这样,那段时间,张苗福连着去通了四次抽水马桶。到最后,母女俩实在不好意思了,才改变了习惯。

    包揽母女俩在医院的一日三餐

    后来,小萍的病情慢慢加重,发病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张苗福主动增加了去她家的频次,从一周两三次,到一天一次,最后到了一天三次,有时还会把自家做的菜带一两个过去。“每顿饭后,我都要去她们家看一看,生怕小萍发病,她妈妈一个人吃不消。”在张苗福的坚持下,母女俩平平安安地生活了半年多,直到2019年夏的一天。

    那天傍晚6点多,张苗福接到另一名结对者的电话,说小萍突然在小区门口发病,摔倒在了地上。张苗福一惊,赶紧小跑着赶到现场。他本打算劝小萍赶紧去医院,但母女俩都觉得回家休息一下就好了。谁料两人出门时竟然都没带钥匙,张苗福试着从窗户爬进去,没有成功,只能叫来开锁师傅。

    因为担心小萍的病情,张苗福没敢马上离开。果然,到了晚上9点多,小萍的病情更严重了,张苗福赶紧打120急救电话。到了医院急诊室,张苗福跑前跑后办理各种手续、缴纳费用,又陪着小萍就诊,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点多。天一亮他又去医院看望,还主动包揽了母女俩的一日三餐,直到小萍出院。

    自那次发病以后,张苗福和社区都去做母女俩的思想工作,希望她们能住到敬老院去。“我不能时刻陪在小萍身边,张女士的腿脚也是越来越差。住到敬老院,有医生、护士随时能监护到。”2020年年初,母女俩就搬到了敬老院生活。

    把社区发的补贴建立帮困基金

    在照顾小萍母女的过程中,张苗福发现这类困难家庭有一个特点,家里大件家电坏了后,都舍不得买新的。“小萍家的电视机一旦坏了,母女俩在家都不知道干啥好。”他就决定,把社区给的一笔补贴拿出来,作为帮困基金,帮助这类困难家庭购买一些家具或家电。

    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周利丽告诉记者,前几年张苗福作为社区民生帮办员,每天一早就到一个小区,帮忙记录居民反映的情况,一做就是好几个月。这笔补贴就是给他起早摸黑工作的报酬。“但这笔5000元的补贴还没捂热,就被张师傅拿出来做了帮困基金。”

    该基金所花的第一笔费用,就是给小萍家买了一台彩电;社区一名盲人婆婆的收音机坏了,张苗福从淘宝网上买了一个送过去,盲人婆婆家的电风扇“年纪大了”,张苗福又给换了一个……

    “剩下的基金,我就交给社区。社工了解居民的情况,困难家庭有需要的话,可以从基金里拿钱帮助解决。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再想办法。”张苗福说。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庄涵予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