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白水 镇海(古称定海)谢家是世代重文的翰墨大族,自宋宣和七年(1125)前至清光绪九年(1883)的近七百六十年中,共有十一人考中进士,超过全县进士的百分之十,列当时全县各姓氏进士之冠。 谢家第七位进士谢绪彦 谢绪彦,字又文,谢兆昌侄子,为谢家十七世。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进士,授内阁中书。他澹于仕进,日偕其叔兆昌赋诗论文,时人称为“东山二谢”,人望甚重。 谢绪彦死后葬于东管乡范家桥村。镇海县有多座范家桥,东管乡的范家桥在中大河上,始建于明朝,又名罗家桥,因桥东北岸有云憩庵,也名云憩桥。桥于光绪四年(1878)重修时,借镇海方言“范家”“万嘉”同音,遂取《周礼》“以嘉礼亲万民”之意,改名为万嘉桥。万嘉桥在1991年重建为钢混结构三岔路平桥,颇为独特。范家桥村以桥得名,今万嘉桥村属庄市街道。 谢家第八位进士谢訚祚 谢訚祚,字敬跻,为谢泰宗曾孙。谢泰宗生三子,长子得昌;谢得昌生六子,次子绪敷;谢绪敷生五子,四子訚祚,为谢家十八世。 清乾隆七年(1742),谢訚祚考中进士,这使谢家创造了自十四世以来的“五世六进士”的科举佳绩。 谢訚祚是以会魁登上进士第的。明清科举规定,考生要认考五经中的一经,再由各经第一名合为前五名,称五经魁。乡试五经魁简称乡魁,会试五经魁简称会魁。会魁是高分考取的进士,极为难得。镇海县从明初到清乾隆朝前期,共考取进士四十三位,而得会魁仅有四位,分别是明正统十年(1445)的史敏、明万历十四年(1586)的薛三才、清康熙六年(1667)的谢兆昌和乾隆七年(1742)的谢訚祚,其中谢家占了一半。谢訚祚能考取会魁,与他父亲的教育密切相关。据记载,谢绪敷“有子五人,教之最严,遵先人训,亦以五经分授之”。家庭始终是子女的第一课堂。 会魁谢訚祚为官经历主要在甘肃镇原知县任上,并颇得人心。镇原地僻民贫,屯粮借放,民不能偿还,訚祚请示后予以豁免。镇原民风勇悍,而性朴直,訚祚洁己奉公,教以礼让,“民大悦服”。訚祚审理案件,凡非甚大恶案,皆谆谆谕之,如对家人,故刑具不施而诉讼日稀。镇原县有汉高士墓,年久毁坏,訚祚捐资重修,并刻印其遗著《潜夫论》全集以行世。訚祚离任镇原时,百姓列酒饯行,几无隙地。谢后授四川宁远府经略,不赴,由此结束仕途。见好就收,高人也。 结束仕途的谢訚祚回到家乡,受县令之请,于乾隆十一年(1746)出任蛟川书院山长,致力于办学教书和著书立说。在他学生中,杨源、施天被及张懋迪多有才气。杨源,字昆孚,副贡;施天被,字光远,诸生。他俩工吟咏,常与张懋延相倡和,张在《蛟川诗话》中,谓源诗如春草池塘,独擅嫩绿;谓天被诗如啼鸟鸣林,和声可爱。张懋迪,字叙功,懋延兄,生有慧质,年十五补诸生第一,惜早卒,谢师哭以诗,有“世人难招佳子弟,天工亦忌好文章”之句。谢訚祚少而好学,工诗古文词,曾任乾隆《镇海县志》同参,在他六十七岁人生中,著有《篱云楼集》《巢鹊轩集》《家园草》等十二种,可谓高产作家。 谢訚祚之后,谢家出现了第三个进士空白期。 谢家第九至十一位进士 谢辅墀、谢辅坫和谢辅濂 谢家自十五世泰字辈开始,依次是昌、绪、祚、佑、贤、辅、德等辈,其中辅字辈为二十一世,辅坫、辅墀是亲兄弟,和辅濂是堂兄弟。 弟谢辅墀超越兄谢辅坫先于清咸丰三年(1853)考中进士,他是谢家唯一的“越位进士”。这位“越位进士”结束了谢家第三个进士空白期。这个进士空白期占据了清朝前中期,跨过了谢家十九、二十世两代人,历时一百十一年,比第二个空白期刚好缩短一个甲子。可惜文史对这位结束谢家第三个进士空白期的“越位进士”的生平事迹的记载,实在少得可怜。 兄谢辅坫,字恺宾,虽然迟弟六年于咸丰九年(1859)考取进士,却创造了谢家进士的两个纪录。一是创造了谢家唯一一对“亲兄弟进士”的记录;二是创造了谢家进士间隔时间最短的记录。谢辅坫的同年状元是孙家鼐,他后来成了晚清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尤其是创办了北京大学前身的京师大学堂,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 谢辅坫以进士功名授予工部主事。在做这个京官时的同治六年(1867),他与在京的镇海老乡盛植型、余鸿潮等募资,购得北京东华门甜水井头民宅四十四间,将其改建成京师镇海试馆,为赴京赶考的家乡士子提供食宿方便。盛植型(1829―1887),字钧士,号蓉洲,骆驼桥盛氏族人,清咸丰六年(1856)进士,时任吏部主事。余鸿潮,大市堰人,在京城经商发迹后,多次资助家乡公益事业。 谢辅濂,字莲史,道光七年(1827)出生。他是位天资高迈的读书人,初学为文则清绝滔滔,县府岁试则名列前茅,屡为家乡先辈所器重,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九岁补县学生,但此后科举不顺。他在咸丰十一年(1861)三十四岁时才拔贡,又因太平军进军浙江,省城戒严,未赴乡试。同治六年(1867),谢辅濂四十岁,乡试中举,又因时势较乱,未赴会试。到光绪九年(1883)五十六岁时,谢辅濂始赴京会试,才登进士,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计三十七年,为谢家进士科举之路最曲折、考中进士年纪最大者。 谢辅濂中进士后,授礼部考功司主事,这是个身在朝廷的京官。谢家进士都授官职,但官级都不高,且多以地方官为主,曾任职朝廷为京官的只有五人,另外四位为谢渭、谢兆昌、谢绪彦、谢辅坫。然而,五十六岁的谢辅濂,对这个京官已无兴趣,未几即乞假归家,至六十余岁去世。 晚年考上进士,做官未几即乞假归家的谢辅濂,自然居家之时较长,参与家乡之事较多。他处事平和,“不激不随”,片言能解纠纷,家乡贫富长幼皆乐与之亲,故座上客常满;无不参与县内较大的公益之举,尤其是心力兼尽地参与了光绪十二年(1886)浚治城河。 谢辅濂平生喜欢搜购书籍,收藏了万余卷,且多善本;又精于赏鉴,凡书画古玩,皆能“别白真赝,论列源流”;著有《青雷山馆诗文稿》。 镇海谢家二十一世连中三位进士,这既是高潮,也是尾声。 参考资料 1、《嘉靖定海县志点校》,朱道初校注,东华大学出版社。 2、《乾隆镇海县志点校》,顾科明、朱道初点校,东华大学出版社。 3、《镇海县志》,洪锡范、盛鸿焘主修,王荣商、杨敏曾总纂,电子文本。 4、《镇海县志》,《镇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5、《宁波市镇海区志》,镇海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 6、《宁波市镇海区地名志》,镇海区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地图出版社。 7、《宁波市北仑区志》,北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8、《镇海进士考略》,顾科明著,《镇海史志》2019年第2期。 9、《蛟川漫录》,郑毓岚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