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排练图。宁波市歌舞剧院供图 |
星辰大海,信念永恒。6月29日至7月2日,宁波市演艺集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将在北京迎来第三轮热演,在“七一”期间致敬“人民音乐家”。 近日,宁波市歌舞剧院组织了集训,团队于6月26日启程赴京。 坎坷人生颠沛流离,一心救国谱写不屈 “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1939年,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横空出世,传遍大江南北,鼓舞了民族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时代最强音。 除了家喻户晓的《黄河大合唱》,《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也出自冼星海之手。正是这样一位心系民族安危,为民族复兴贡献毕生激情的“人民音乐家”,却一生坎坷、颠沛流离。 1905年,冼星海的母亲黄苏英孤身一人在一艘破船上生下他,因家境贫寒身边一无所有,唯有朗星满天、海平无际,因此取名“星海”。纵然生活艰辛,冼星海还是勇敢追求自己的音乐绮梦。 为了求学他颠沛流离,辗转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音乐学府,却屡遭坎坷。1929年,24岁的冼星海决意前往巴黎继续追梦,以弦乐三重奏《风》成功考进巴黎音乐学院,成为音乐大师保罗·杜卡斯的学生。 1935年,学有所成、一心救国的冼星海回到上海,迅速加入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8年前往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冼星海被派往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因战争羁留,抱病创作出管弦乐作品《中国狂想曲》,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多年贫困生活、积劳成疾,1945年冼星海因病情加重逝世于莫斯科,年仅40岁。 冼星海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更是为抗战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将旋律音符化作利剑刀枪,以音乐之名谱写中国人的不屈,为民族解放运动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当代舞剧传承红色基因,三轮热演感悟家国情怀 为致敬“人民音乐家”,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国家大剧院与宁波市演艺集团共同出品、联合制作推出了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 该剧力邀总导演肖向荣、编剧许锐、作曲郭思达等主创,首次以当代舞剧全方位立体塑造“人民音乐家”形象,以冼星海生命弥留之际的内心视角回顾传奇一生,引领观众重新认识一个有血有肉、信仰坚定的冼星海。 6月29日至7日2日,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即将在京迎来第三轮热演,在“七一”期间向“人民艺术家”致以崇高敬意。主创主演团队精益求精、反复打磨,旨在通过现代的、国际的舞蹈语言展现冼星海丰富强大的精神世界,诠释一个真实而崇高的共产党员,将其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对革命的满腔热血展现于舞台之上。 剧中轻快梦幻的“海上少年”、激扬狂热的“巴黎的风”、热血潇洒的“革命之舞”、浪漫唯美的“爱情双人舞”、气势昂扬的“延安”以及悲痛欲绝的“回不去的家”等段落将精彩重现。 据了解,本轮演出中,宁波市歌舞剧院首席演员夏天、王政,以及宁波市歌舞剧院舞蹈班底,将与魏伸洲、王金格、李宇、胡婕、何将、孙锐(特邀舞蹈家)、颜涵懿等舞者,共同倾情演绎冼星海的炽热人生。 7月上旬,《冼星海》一剧还将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上亮相。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房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