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2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批千顷堂文物入藏宁波帮博物馆

千顷堂出版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千顷堂捐赠的清末磁州窑瓷脉诊。

    昨日,千顷堂书局中医药书籍及文物捐赠仪式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

    上海千顷堂书局由黄产生创办于1883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营出版机构之一。该书局既有传统的雕版印刷,也有石印、铅印等新式印刷技术,在刻印书籍上,尤重尺牍和中医药用书,所出版的中医药书籍颇有影响。千顷堂书局最后一任掌门人是宁波镇海人谢祖芳。

    谢祖芳幼时曾在宁波汲绠斋书局习业,后在上海千顷堂书局任职数十年,从账房升任经理。1950年,在他的推动下,千顷堂书局加入上海市书业同业公会。1956年1月,千顷堂书局公私合营,并入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年9月,又与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合并为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9年,更名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千顷堂是一所学术思想比较活跃的书局,清代曾刊刻《医方论》《中西医粹四种》《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刘河间伤寒三书》《刘河间医学六书》等书。民国时期,先后出版了《中藏经》《医学津梁》《类证治裁》《先醒斋医书十种》《冯氏锦囊秘录八种》《医案类录》《素问辑粹》《灵枢辑粹》《医碥》《本草经新注》《脉学指南》《医经原旨》等各类古医书和当时医家的著作,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仍未间断,为整理、保存和传播中华中医药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千顷堂出版的中医药书籍还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很多医书被海外图书馆收藏,从国家级图书馆到各大学图书馆均有购藏。如美国国立医药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众多著名高校图书馆,亦有收藏。

    谢祖芳成为千顷堂掌门人的时代,也是该书局逐步转型以中医药书籍出版为主的时代,更是中医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的时代。当时中国面对“西学东渐”潮流的冲击,中医备受怀疑,千顷堂书局依然致力于中医著作的出版和推广,传播中医科学理论和中医药文化。

    这次千顷堂书局书籍和文物的主要捐赠人是谢祖芳的曾孙谢文一先生。谢文一现任上海市华侨收藏协会副会长、上海云开朵朵公益基金会创始理事长。他向宁波帮博物馆捐赠了50余本千顷堂出版的珍贵中医药书籍,时间跨度上至清代,下至1956年。其中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版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一书,是我国最早论述中西医汇通的著作,作者是清末医学家唐宗海。唐宗海在书中认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二者各有短长,他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并试图用西医解剖、生理等知识印证中医理论。这种开放的态度十分有助于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此外,谢文一还向宁波帮博物馆捐赠了中医药相关瓷器3件和2枚千顷堂书局印章。谢文一表示,今年是千顷堂书局成立140周年,希望以曾祖父谢祖芳为榜样,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贡献力量。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宁波,上世纪70年代发掘宁波和义路港口遗址和东钱湖郭家峙窑址时,曾出土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内脉枕、药碾船、碾轮、药壶、香薰器等大量医药用具,用实物演绎了宁波中医药发展的阶段史景。

    在近代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冲突下,宁波帮为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和理念,使之发展壮大,并对近代中医药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次捐赠,也使大众重新认识到千顷堂书局和镇海人谢祖芳对于中华国医的历史贡献,丰富了宁波帮博物馆馆藏。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马如杰 文/摄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