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今锐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有爱的教育才最动人

    郭元鹏

    6月26日,在专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上,斌斌用不太清晰的口齿深情地说:“我将你们对我的关爱牢记在心间,今后在人生道路上坚决做一个爱的传递者和守护神。”斌斌是一名脑瘫儿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康复中心和病床上度过的。8岁那年,在对斌斌身体状况做了评估后,宁波市实验学校决定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志愿活动。该校部分退休教师得知斌斌的情况后,也要求加入送教队伍。

    6月27日《宁波晚报》

    由于长期肌肉萎缩,斌斌无法正常书写,送教老师们决定定制属于斌斌的课程,帮助他启迪心智、树立信心、适应生活。每周,送教的老师们都认真备课,再把教学反馈建议写在记录本上接力传承。这样的“义务送教”“免费教学”,这些志愿者一坚持就是9年。在这9年的时光里,不仅是斌斌付出了“辛苦的学习”,还有那些可亲可爱的送教志愿者们“辛勤的忙碌”。

    “一个人的毕业典礼”何以感人?我想至少基于这样几种元素。

    其一,是“一个都不少”的教育承诺。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幸的孩子、特殊的孩子,这些孩子也需要成长,这些孩子也需要接受知识的洗礼、教育的温柔。我们的教育所倡导的就是“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让不幸的孩子、特殊的孩子都能健康长大,我们的教育部门开展了很多特殊教育,针对不同的特殊孩子开设了相应的特殊教育。就拿斌斌而言,由于“十分特殊”,普通学校、特殊学校,他都不能走进课堂,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抛弃他,而是送教到医院,送教到家庭。

    其二,是“我要去飞翔”的永不气馁。斌斌在“一个人的毕业典礼”上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要做“奔跑如飞的好青年”。尽管命运是不公平的,尽管遭遇了生命的不幸,可是,面对“不如意的人生”,斌斌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他要做一个对家庭、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最伟大的地方,永不服输、永不气馁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其三,是“社会有大爱”的温情关爱。为了给斌斌送教,多少人付出了辛勤汗水?无论是社会上的志愿者,还是学校里的老师们,这都不是他们“非要做的事情”。可是,他们9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大家庭的温情、温馨、温暖。正是这么多有爱的人,才让我们的风景更迷人。

    爱是最暖的太阳,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显现“教育爱的温度”。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