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今锐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公租房新政切实打破户籍藩篱值得肯定

    沈峰

    《宁波市公租房保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近日出台!根据《实施细则》,公租房保障家庭包括本地城镇户籍困难家庭、非本地城镇户籍困难家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政府公租房有29143套。

    6月27日《宁波晚报》

    宁波市公租房明确将“非本地城镇户籍家庭”纳入保障,填补了以往政策的保障空白,此举切实打破了户籍藩篱,值得肯定。

    其实,早在10多年前,国务院就发文要求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的范畴,让其享受本地居民待遇。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在公租房分配上,各地又制定了自己的管理办法,无论在供应的对象上,还是申请的条件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地方放开了户籍限制,有些则依旧只能允许本地居民才能申请。但总体情况是开放程度不够,户籍门槛太高。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方面在以前的住房保障体系里属于空白,另一方面受限于户籍制度的原因,导致无法享受公租房分配。

    此番,宁波市公租房《实施细则》,将“非本地城镇户籍家庭”纳入保障,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无论从制度突破还是户籍改革层面,都具有善政的意义。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保障劳动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尽管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农村或是其他地区,但同样在为城市发展作贡献,理应让他们享受应有的保障。从现实的角度考量,城市发展需要外来务工人员的力量。这些人是城市的重要人群,助其解决住房问题是城市理应承担的责任。很多地方出台政策、采取措施,缓解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让他们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既顺应了劳动者的愿望,也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求。

    安居才能乐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长久扎根,企业和地方发展才有保障。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多形式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可以更大程度激发劳动者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进而为企业和地方发展夯实人才之基。

    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不仅要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租房的门槛,还要简化申请流程和办理手续。如此才能使安居工程从纸面落到地面,发挥其应有的吸引人才、保障民生的作用。因此,期待更多城市像宁波市一样,切实打破户籍藩篱,将“非本地城镇户籍家庭”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实现好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权益,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实现安居。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