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3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程自动!

让集卡
行云流水般
跑起来

智能集卡规模化作业大大提升了港区作业效率。受访者供图

    在“感觉”到集装箱已经放到车上后,智能集卡即刻启动,沿着调度系统给出的路线行驶、转弯、绕行,最终驶入集装箱堆场指定位置……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这得是拥有多少年驾龄的“老司机”才能做到?让人意外的是,驾驶室里并没有司机的身影,集卡全程通过自动化驾驶来完成。

    如今,这样的智能集卡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穿梭如流,实现规模化作业,不仅提升了港区作业效率,同时也带着宁波舟山港在建设“智慧港口”先行地的路上“跑”出一大步。

    集卡的“智能”在哪里?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是一个24小时连续作业的大型集装箱码头,每天有300多辆港内集卡在港区来回穿梭,保障生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集卡作业时间长、用工需求大、疲劳驾驶风险高,是困扰生产效率提升的难题。

    如今,这些难题已迎刃而解。智能集卡能够自动完成日常行驶,行驶过程中识别到周边有车辆、堆放物、机械设备等,还可自主刹车、转弯、绕行等。

    同时,智能集卡还可根据智能调度系统给出的最优运行路线,精准驶入指定位置。

    更值得一提的是,智能集卡还可完成15米以上倒车、近距离掉头、U型弯道过弯这些过去只有“老司机”才能完成的操作,在国内属于首创。

    目前,宁波舟山港港区已基本具备了4路智能集卡“无人化”作业常态化运营能力,全程无人接管率达94%以上,有效解决了港口司机短缺、疲劳驾驶等问题,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实现了港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升级转型。

    5G+北斗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为智能集卡“跑起来”更加平稳提供了有效支撑。智能集卡“上路”前要“学习”车辆自主实时定位、危险目标识别、车道线检测、轨迹点跟踪、行车决策与控制等多项技能。在学习完这些技能以后,再加上高速度、低时延的网络环境和北斗高精定位的双重加持,才使得集卡更“智能”。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智能集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看到”智能集卡疾驰而来,码头上的远控自动化桥吊已经将靠泊在岸的货轮上的集装箱抓起,第一时间卸载到抵达的智能集卡上;不远处,集装箱堆场的远控自动化龙门吊也早已就位,等待智能集卡的到来……

    “装卸设备远程控制+智能集卡”的组合,发挥“1+1>2”的作用,让自动化、规模化作业模式变为现实。这背后,依赖于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n-TOS+iECS”智能设备调度系统组成的“双芯”大脑。

    “双芯”大脑通过对整个港口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全场景策划、控制集装箱装卸船和集疏运作业任务,对港口生产作业进行整体规划预判,给出最优作业路径,同时发送给远控设备,实现集装箱的位移,完成货物的装卸,解决了超大型集装箱码头依赖国外软件的“卡脖子”问题。

    传统港口的“智慧”

    智能集卡的“聪明”不仅体现在能在港区错综复杂的作业场景中顺畅运行,更体现在它的应用上,无需对传统港口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目前,智慧集卡已覆盖176种主要工况,深度“融入”实际作业场景,适用于各类箱型的装卸船和移箱作业。

    这也是宁波舟山港智慧港口建设先行示范区最大的特点,在不改变传统码头业务运营模式前提下,借助新的科技与工艺创新,在不断提升单机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能力的同时,通过制定新的运营规则来帮助全新技术路线的实现。

    宁波舟山港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功能的改造升级,到平台的迭代贯通,数字化改革最重要的在于打破旧有常规,遵循数字化改革基本思想,按照数字化改革系统分析的“V”字模型、“问题导向—业务重构—设计场景”的思路和“积极稳妥、安全可控、创新驱动”的原则,以“技术倒逼深层次系统性制度重塑”推动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

    而这种“智慧”,对全球传统港口的智慧化改造升级,更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意义。

    在一步一步推进传统港区实现全自动化作业的过程中,宁波舟山港还有一个“小目标”——加快推进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实现相关的制度重塑。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洪宇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