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溪万安庄文化广场 通讯员供图 |
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宁波市实施“千万工程”20周年新闻发布会。20年来,我市坚持党建统领、人民至上,不断推进富民强村善治工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即建设100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带动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如今,我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已实现全覆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居全省之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美丽乡村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我市始终牢记嘱托,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建设发展从环境整治向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全方位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城乡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靓丽图景。 截至2022年底,我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8个、示范乡镇78个、特色精品村231个、美丽庭院31.2万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173.6亿元增长至590.5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6221元增长到2022年的45487元,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03年的2.29缩小至2022年的1.69。 生态与产业协同,走善治强村之路 我市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基础作用,目前已累计建成56条美丽乡村风景线、5条共同富裕示范带,联动创建未来乡村38个、A级旅游景区村1308个。 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产业振兴与乡村发展,改善村容村貌与发展产业、富裕农民相结合,以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为依托,培育绿色经济、直播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打造乡村产业集群,拓宽增收渠道。2022年,全市实现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行政村和总收入50万元以下行政村“双清零”,村集体经济分红达38亿元,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找准农民群众对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融合需要的切入点,以艺术设计为突破口,实施“艺术家驻村”行动。差异化打造主题依托、产业导入、技艺传承、资源挖掘、文化深耕等不同类型的艺术赋能村。目前全市已开展艺术赋能村建设100个。 推动乡村治理从线下向线上升级、从人治向智治迭代、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打造实体化运行的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矛盾调解平台,助推乡村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我市已累计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1217个、清廉村居1154个。 加快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村无害化公厕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标准化学校达标率、物流点覆盖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均达到96%以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率达到83.7%。 深化“千万工程”,做富民强村样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进一步书写好深化“千万工程”的新篇章,破除妨碍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发挥县城、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全景式展示城乡融合价值。计划到2027年,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全域建成城乡融合引领区。 实施产业提能行动,持续优化农村营商环境,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7年,农业强市建设保持领先,农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建成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以协办亚运会为契机,协同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森林“五美联建”,跨县域打造“一环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推动美丽乡村连线成片,全领域呈现农村美学价值。到2027年,将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和美乡村500个,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成新时代和美乡村标杆区。 实施共富先行提速行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联农带农能力。到2027年,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11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5以内,建成富民强村样板区。 此外,我市还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打响乡村治理品牌,全市善治乡村、清廉村居覆盖率超过90%,建成乡村善治先行区等。 记者 陈善君 通讯员 严舒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