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红人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05日 星期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人堂·郁伟年

阿拉宁波人:有余与传承

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

    记得小时候送年,母亲会找出一只有些年代了的长方形木盘子,用于端菜。这个盘子浅栗壳色,洗干净后,正面有“积庆有余堂”五个字,现在这个盘子不知扔到哪里去了,蛮可惜的。据我所知,我家祖上并不是富裕人家,撑死也只有小康水平,可是祖上也一直在灌输“有余”的理念,教育后代要节俭,要为家庭着想,为后代着想。

    在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下,宁波人潜移默化地就有了浓厚的积累意识和危机意识,“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是宁波人的普遍想法和持家理念。

    民国时期,大批宁波人涌往上海学生意、做生意。在上海除了维持低水平的生活必需开支外,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积攒下来,一方面用于扩大生意的投入,另一方面寄回老家,或赡养父母,或置买土地、建造房屋,以备生意万一失败后有条后路,不至于倾家荡产,走投无路。

    同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除农民和当兵的外,一般在机关或企业工作的人,工资收入为30元-50元,即使这么低的收入,每个人也会从牙缝里挤出10元-25元,即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用于储蓄,备作生病、婚丧、灾害等急需之用。

    农村家庭积钱主要目的是造屋买房。造屋买房倒不是为了自己住得宽敞些,主要是为了子女特别是儿子的婚姻大事。如果没有婚房,男的就只有打光棍了。所以,父母心中必定有个造房梦,平时必定省吃俭用,然后辛辛苦苦积累十几年,建起一幢像模像样的房子。待儿子娶了媳妇住进新房,做父母的仍然住在旧房子里。

    城市里也一样,生儿子的家庭早就计划着买第二套房了,而且还考虑儿子结婚后有了孩子,做爷爷奶奶的怎么方便照顾,所以房子要买离自己的住处近一点的。独生女家庭,父母也为女儿买房子,但好多人买的时候心态不一样,主要是担心以后女儿找的对象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房,女儿受委屈。

    对有钱人来说,买屋造房只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许多人选择了收藏,并在收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兴办艺术馆、博物馆,既让社会大众共享文化艺术,又实现了资产实物化、增值化,给子孙留下了宝贵的、可以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

    说到收藏,宁波人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一个不远不近,距今400多年的典型,就是明嘉靖年间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他建起了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

    看样学样,当代宁波涌现出一批醉心于收藏的企业家、艺术家。华茂美术馆,是徐万茂先生在收藏方面的大手笔。吴氏父子创办的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别有特色,儿子吴圣东、吴圣超两兄弟是甬式家具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与父亲吴慈接力收藏老家具,整个过程已有30年之久。

    像吴圣东兄弟这样利用自己的手艺特长,结合从事的行业,设立博物馆的,在宁波还真不少,如陈明伟的紫林坊艺术馆、裘群珠的金银彩绣艺术馆、张德和的德和根艺美术馆、何晓道的十里红妆博物馆、施珍的越窑青瓷艺术馆等。

    近十余年来,随着宁波群众文化的普及发展,一批艺术人才迅速成长,美术馆、书画院遍地开花。如2016年8月开放的甬曹铁路宁波车站纪念馆,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已俨然成了江北区的重要文化地标。

    宁波海曙区的月湖美术馆也是一家民营美术馆,坐落在月湖景区内,利用的是晚清建筑、市级文保点杨宅,即宁波著名教育家杨菊庭的住宅。

    这些博物馆、艺术馆的兴建让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极大地丰富了宁波人的文化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