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峰书院(后为护龙寺)旧址,现尚存东厢房。 |
|
护龙寺东厢房的南墙。 |
|
中华路上的老宅。 |
□叶龙虎 文/摄 江北区慈城镇的小西门外村,旧属慈溪县西屿乡坊都十三图。小西门外的护城河还在,河上有桥称“迎宝桥”,因西堍有乾隆年间建造的“迎宝庵”而得名。桥东的巷弄现称中华路,一路向东,城隍庙和旧县衙门均紧靠路北;桥西是古驿道(俗称官路),一路向西经余姚二六市、三七市、渔溪等村,与同光村相接。 A 据史料记载,当年慈溪城为浙东沿海的著名抗倭城池之一。明嘉靖年间,县治两度遭倭寇肆掠,始建城垣。城围十里,设四城门,均有城楼,大东门称镇海门,南门称景明门,大西门称望京门,大北门称环山门,此外还有小东门、小西门、小北门等三座小城门。如今除镇海门已经修复,其余城门已徒有其名。 当年出小西门走古驿道去西乡,必须穿过大宝山北麓的一个山坳。如今山坳已被挖平,古驿道变成了公路,公路南边是大宝山的岩壁,路北依然有坡,连接北边的山脉。坡上有一幢正在修缮中的老屋,五楹、重檐,南山墙外还立有一块石碑,我走近仔细看了,是直书的“宝峰璅翠”四个大字,落款是钱罕。今天的故事就从“宝峰璅翠”碑说起吧。 坡上的老屋怎么坐东朝西?当地的一位老人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老屋是旧护龙寺的东厢房。据《光绪慈谿县志》记载,护龙寺在大宝山北麓。据路边运送煤气瓶的老人介绍,这坡上本来有老护龙寺,大殿做过生产队的仓库,厢房在土改时分给了农民。大殿和西厢房拆掉后,就地改建成民居,偌大的寺院就剩东厢房了。他还告诉我:“护龙寺前原来有凉亭,是小西门出城的第一亭,当年被拆掉了,原本穿凉亭而过的一段古驿道,也在公路建成后被废弃。有平路了谁还愿意爬坡?新建的护龙寺离此地不远,朱贵祠旁边的老凉亭也还在。” B 石碑的落款者钱罕,原名钱富,是近代的书法大家。钱罕有一段改名拜师的故事:钱罕自幼爱好书法,十分仰慕同乡梅调鼎,千方百计想拜他为师。那天,少年钱罕带着习作上门求教,年近花甲的梅调鼎看了他的字,连声叹惜:“可惜,可惜,一个才子怎么会有这样俗的名字。钱是姓氏,情有可原,还要名富,岂非贪得无厌?”末了,梅调鼎挥挥手说:“请回吧,他日若有缘再论书道。”钱罕回家一夜无眠:“先生只是厌恶我的姓名,我何不改名?”次日,钱罕再次登门:“蒙先生教诲,晚辈决意更名钱罕,望先生赐教。”梅先生见他如此恭敬有礼,便面露喜色:“这‘钱’虽然见俗,这‘罕’尚可明志。”他随手写下“罕”字:“字形漂亮,上大下小,上紧下松,上稳当,下修长,真不错!”就这样,钱罕成了梅调鼎的入室弟子。 “宝峰璅翠”碑的存在,佐证了这座老屋便是历史上的“宝峰书院”的旧址。那么,宝峰书院与护龙寺又有何关联呢? 宝峰书院的创办人赵偕,人称“宝峰先生”,宋太祖的十二世孙,其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慈湖先生”杨简的弟子赵与筹。宝峰先生有一位后人十分了得,大名赵文华,在嘉靖年间做过工部尚书,曾举荐胡宗宪,为家乡驱逐倭寇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光绪慈谿县志》等史料记载,宝峰先生主持的书院,出过许多经世饱学之士,出类拔萃的有《琵琶记》的作者高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慈溪县的县尹陈文昭等。 宝峰书院原址在大宝山之山巅,为宋元间人赵偕的读书、讲学处。因年久失修,至明代已圮。万历十七年(1589),宁波府同知龙德孚改建宝城庵(又称宝峰庵),前供大士,后为书院。到了明末清初,更名护龙寺。后在“雍正二年飓风大作而圮”。乾隆间得以重建,移至山之北麓,道光间被侵华英军的战火焚毁,直到民国初年由当地富商秦氏捐资重建。《古镇慈城》的主编钱文华先生告诉我:“民国时期的护龙寺坐北朝南,门前是官路,前后两进格局,门楼五间,进大门是天井,东西各有五楹厢房,后进的大殿靠山。落成之日,钱罕题‘宝峰璅翠’四字,勒石以记。”可见,如今坡上的东厢房是民国初年的建筑。 C 那天,我们一行数人由东北角一个小村登上了大宝山。站在山顶,东边的古城尽收眼底。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宰相房玄龄族孙房琯走马上任,成为慈溪县的首任县令。房琯察天文观地理,将县衙建在浮碧山下。在这块三面环山的弹丸之地,房琯仿当年都市格局,打造出一座微缩版的长安城。这格局竟一直保留至今,成了国内唯一完整且有着唐代风格的江南古县城。筑城墙是因为倭寇犯境,是赵文华奏请嘉靖皇帝批准后才得以建造的。同治年间,城墙进行过一次整修加高、加固。民国二十七年(1938),抗日战火眼看渐渐逼近古城,为了方便民众的防空疏散,由国民政府下令拆除城墙。 大宝山不高,大名却如雷贯耳。由于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第一次鸦片战争,英侵略军占领镇海、宁波等地后,欲占领慈溪县城。朱贵将军奉命率汉、藏将士在大宝山一带奋力迎战,最后在千余名英兵的围攻下,64岁的朱贵将军和其次子朱昭南等436名将士阵亡,三子朱共南身受重伤,脱战袍掩盖父兄尸体,率残部突出重围。大宝山之战,英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在山下装走了整整五船的尸体。自此,“夷亦胆落,不敢深入”,慈溪县城得以保全,免遭侵略者的蹂躏。道光二十三年(1843),当地民众为纪念朱贵将军及其部下将士,募资兴建了朱贵祠,俗称朱将军庙。岁岁祭祀,以表达对他们的哀思和敬意。1992年公布为江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下山已是黄昏时分,远处迎宝庵的黄墙在夕阳下格外醒目。我凝视着脚下荒草萋萋的山地,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动了长眠于此的英灵和诸多前辈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