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波 配图 |
□小白 因儿子在上海读书、工作,我和妻子在10年前就为他买好了婚房,一晃10年过去了,儿子的年龄也已三十好几,可依然是钻石王老五一个,怎不叫做父母的心焦!于是趁日前去上海看望儿子的机会,鼓起勇气闯了一回那里大名鼎鼎的人民公园周末相亲角。 A 其实闯相亲角的想法,早在10年前买房子时便产生了。那一年正读研究生的儿子陪他妈在南京路闲逛,不知不觉来到人民公园前。看到里面这么多人,孩子她妈来了兴趣,也要进去瞧瞧,但被儿子一把拽住。这勾起了我的兴趣,终于在一年前下决心要去看一看。上网打听到相亲角的“行情”——进入相亲角的男方,必须要有房有车、年薪在20万元以上……尽管成功概率不高,可还是有许多人满怀希望去碰运气。而在临去上海的前一天,自己更是突击搜集相关资料,包括时间、线路、材料和注意事项等等,可谓做足了“功课”。 到上海后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下午,我瞒着妻子与孩子,一个人悄悄出来,在转了一次地铁后,很快来到了南京东路上第一百货商店南的人民公园东出口——十几年前逛过多次,有个大概印象。人民公园呈狭长形,沿中间行人道由东往西分别连接通向公园北面四个出口的岔道,中间为水池和游乐世界,南为铁丝网围着的树林。在接近连接第三个出口的岔道时,已能听到一片嘈杂声,可由于公园树林茂密,看不见人群,但更增添了自己的好奇心。闻声加快步伐前行,到连接第四个出口的岔道时才豁然开朗——既看到人群,又看到一把把排列整齐的折伞。引人瞩目的是,折伞上面夹住或张贴着纸质资料——相亲角终于到了。从四号出口岔道到五号出口岔道,西接公园的荷花池,这一块地约有五千平方米、五六条岔道,每条岔道长约四五十米。只见摆摊的一人占一个伞位,有的可能去得迟没占到位子,便见缝插针在伞与伞之间加一只小箱子什么的,而后贴上纸条。加上流动的人群,这么一算,相亲角里少估估也有千余人,真是名不虚传! B 我从左边一路看过去,特别关注第一份资料——那是一张A4纸,用塑料夹子夹在一柄撑开的粉色折伞边沿上,打印的内容不足半张:“爱女,南京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身高160,找一位有上海户口,身高175,年龄25—29岁,以结婚为目的的男孩……”下面写着家长的手机联系号码,在文字的开头,还用笔加了一行“1992年薪18—20万”。继续一柄伞一柄伞看过去,到三四十米后快要转弯时,发现有一把伞比较有特点:一柄伞通常夹(贴)一张纸,可它竟然上、中、下夹贴了三张! 三张纸上介绍的女孩子年龄都超过30岁,最年轻的也已有33岁。正在失望间,忽见旁边红伞上一份材料介绍的女孩子条件倒不错:“身高164,身姿健美,英语八级,浦东外企行政主管兼翻译……”于是问坐在水泥阶上的男子,这是你女儿吗?可他却不理我。我说第二遍时,他才没好气地说:“刚才你不是在看那三个人,并拍了照?我们条件跟她们不一样!”我忙解释,刚才只是看看,并没有询问。我一边说一边从纸袋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资料(儿子的介绍),对他说,你先看看资料再说。当他看完资料,态度便不一样了,因为我儿子的条件应该不错:双硕士,双律师(中国、美国),美国杜克大学荣誉优等生,现在一家美国公司当法律顾问,有房……接着互相交换看照片。我发现女孩化了淡妆,比较亮丽,而他对我儿子也基本满意。于是热络起来,交流更多情况,包括双方大人的情况,并约定下周再联系。 同他告别后,想去其他摊位再看看。他也大度地说,可再选几个人比较比较。接下去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在一个半小时里,对相亲角的情况已大体有数。因为从我儿子的条件、要求出发,我“三不看”:年龄过大过小的不看,个子太高太矮的不看,文化程度不到本科的不看。剩下的摊位中,还有将近四分之一注明要找上海人——不包括新上海人。这样一来,范围便大大缩小。 C 在转了一圈后,虽好几次被人围住询问、交流,终究没有发现比刚才那位更合适的,却看出了一些“门道”:一是女孩子多,男孩子少——可能女孩子比较听父母的话,而男孩子好面子,不少犟头倔脑不太听父母的;二是年龄相仿的多摆在一起,如30岁左右、28岁左右等——看到彼此差不多情况,心理上可能会平衡一些;三是地域性,即同一个省或市的聚在一起,可能方便互相照应。尤其是上海人,占据了从四号出口到五号出口北面边上整整一条人行道——位置最好,且有塑料顶棚可以遮风挡雨,那里满是吵闹的上海话。此外,便是多见60岁左右的老人。当然也有另类情况,我在最西边的路摊上,看见一位年龄40岁左右的男子蹲在那里勇敢地推销自己;更有一对穿着白色套裙、化过妆的年轻女子,手牵手东看西问,酷似花蝴蝶——自己来挑如意郎君,引得人们侧目。 当然,身处相亲角,最大的感受是本该喜庆的事却感觉不到那种氛围。这不仅表现在相亲资料上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其中一些材料已经有些泛黄,该摆放了好几年?更在于这些摆摊的人,特别是儿女年龄偏大的人,大多脸色发灰、表情冷漠——看得出,许多老人来这里是不愿在家整天面对大龄孩子,而出来散心找人说话的!我曾在一位年已34岁女子的材料前驻足,感觉到她那拄着拐杖的母亲眼里的殷切期盼;听到一位已32岁女孩的父亲,正悄悄对旁边的人说:“哎,今天又没有收获”;看到一位瘦黑的老妇人,看样子像是来自北方乡下的,一边大口啃着塑料纸包裹的大饼,一边端坐在小板凳上,坚守身前的摊位,悲怆之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恍然大悟,为什么这里用折伞摆摊?除了方便,更是用来遮阳挡雨——到了冬天,便是挡风遮雪,可怜天下父母心! 最后,我又转回到刚才有女孩看中的那个摊位前,跟她的父亲接着聊。并强调,下星期一或二等我回家上班后,一定会再跟他做进一步联系——这可是我十年夙愿、一年准备、两个小时实地考察选择的珍贵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