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屋石墙石弹路。 |
|
柿林村和柿树王。 |
|
沈氏宗祠。 |
□舒云亮 文/摄 在浙东四明山岗峦叠翠的腹地,有一个叫丹山赤水的美丽奇特的地方。这里的崖壁呈赭色,被称为丹山,崖边的溪水因为流经红土层并在丹山的映照下略显红色,人们称其为赤水溪。于是这个地方成了丹山赤水。相传自东汉时期起,就陆续有道士前来炼丹和隐居修身,使之成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峭壁上还留有宋徽宗御书“丹山赤水”四个瘦金体大字。 1 赤水溪在山谷中蜿蜒流淌,跌宕翻滚着奔向北溪,沿途有白虎潭、青龙潭、华盖潭和灵龙潭等一个个水潭。其间因为有落差,还形成了几个小瀑布。雨后溪水充沛,水流冲击幽谷中的巨石,会发出哗哗的水声,还会产生迷幻的水雾。溪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叫赤水桥,是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建成的。197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曙光》剧组曾来此拍摄过影片的外景。 溪畔的崖壁、奇岩、古桥、洞穴和飞瀑,形成了一个高山峡谷景区。这就是著名的丹山八景,包括御笔揽胜、鹰岩洞天、狮王悟道、淡瀑飞水、八卦仙台、仙人指路、秋水长滩和四明道观。 丹山赤水的美景不但让历代道人流连忘返,也吸引了俗人来此定居。 1370年前后的元末明初时期,居住在姚城西郊凤亭乡江口村(今兰江街道沈湾村)的沈氏十五世孙沈林(字太隆)不喜繁华,一直想去四明山上生活。他选择一个吉日翻山越岭一路南行,走过姚南重镇梁弄,翻越高高的羊额岭和夏家岭,再经过大岚到了四明山腹地的丹山赤水。看到这里溪水淙淙、土壤肥沃、林木葱茏,太隆公触景生情口占一绝句:“洞天福地甚奇哉,不染人间半点埃。相士择宜居此在,岭头唯有白云来。”他决定在赤水溪南侧安顿下来。因为附近的地形有两山相对,他们就把村子命名为峙岭。从此沈氏开始搭建茅庐、开垦农田、种植庄稼和繁衍后代。太隆公深知“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道理,他教育后代要勤劳耕作、读书上进。村里一个叫“下四份”的老宅墙门上方,至今还留有祖训“耕读传家”四个大字。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五百年后的清朝末年,峙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山村。一天,余姚县令陶云升来四明山区视察走访,得知沈氏村人喜爱读书,又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就把村子改名为士林。此后峙岭和士林两个村名一直同时使用。又过了一百余年到1964年的时候,因为村里栽种了许多柿子树,人们又为这个山村更名了,这次改为柿林。但不管村子怎么起名和改名,峙岭、士林和柿林都是谐音,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2 古色古香的沈氏宗祠位于村子的西南。这座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后来进行过扩建和大修。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由照壁、前后两进、院落和厢房组成。前进有个古戏台,两边的柱联读来颇为耐人寻味:“六七步能走遍天下,八九尺扫千军万马。”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常有戏班子来这里演出越剧和姚剧等地方戏曲,为村民带来喜庆和娱乐。宗祠的后进是一个五开间的大厅,屋梁上悬挂着“文肃世家”的匾额。据说沈氏的始祖是周文王第十子姬载。北宋时期,沈氏先祖曾获朝廷“文肃”的谥号,所以峙岭沈氏认为他们是文肃公的后代。大厅内的柱子上挂了好几副楹联,其中一副是:“历姬周嬴秦刘汉李唐赵宋诸朝授武职谥文肃屡建安邦利民千秋业,经西岐汴梁钱塘会稽余姚各地觅佳境择仁里终成赤水丹山万世居”。上下联五十六个字说明了沈氏的起源、历代先祖的文武功业,以及迁徙的轨迹和卜居的状况。 全村三百余户、七百多人口全都姓沈。村内有许多建于清末民初年代的房子,其中许多是石头建筑。走进山村,满眼都是石屋石墙石弹路。村里还有一口古井,据说是当年太隆公挖的,名叫同心井,井水纯净甘甜。那是全村人口的饮用水源,所以这个村庄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千人”的说法。 村民们栽种了许多柿子树,柿林的面积有两百多亩,全村年产柿子二十万斤。村口的一株柿树王,应该有六百年的树龄,看上去树干高大,枝叶繁茂,需两人合抱。据说它的柿子年产量可达一千六百斤。宁波人一般把柿子叫做吊红,或者吊红是柿子的一个品种。每到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柿林村的房前屋后、村里村外和坡上坡下,高高的柿树上挂满了红色的柿子,像无数个小红灯笼把山村装扮得分外妖娆。这也是村庄最热闹的时候,因为一年一度的丹山赤水柿子节,吸引了许多客人前来柿林村。他们采摘和品尝柿子,还入住民宿客栈、品味农家菜肴和游览丹山赤水,促进了山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3 柿林村也是红色山村。从耕读传家的宅门进去,是一座古韵的四合院,院子的中堂间是中共余姚四明山第一支部纪念室。里面陈列的旧物件、老照片和展板介绍说,四明山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和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1938年夏天,来自延安抗大的共产党员楼明山,受组织派遣以教书为名来到峙岭村宣传革命道理,在进步青年中发展党员。第二年春天,中共峙岭村支部成立。这是四明山区最早的党支部。到年底的时候,支部的党员人数增加到了十二个。他们动员山区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烽火岁月里,沈氏儿女前赴后继有几十人参加革命。 地处深山的峙岭村还发生过战斗。1943年11月,国军杂牌部队挺进第四纵队的顽敌,持续骚扰和袭击四明山上新四军后方机关的报社、医院、印刷所和修械厂。月底的时候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获悉,“挺四”顽军要经由峙林村返回上虞县许岙村的巢穴,于是在附近的蜻蜓岗设下了埋伏。12月1日拂晓,顽敌进入伏击圈,枪声划破了山岗的宁静。经过激烈的战斗,新四军游击队击毙击伤敌军一百余人,还抓了二十个俘虏。这就是四明山著名的“峙林伏击战”。 柿林村西侧两里地的山路边,有个叫回马亭的石砌凉亭,可供路人挡风避雨和歇脚休憩。传说古时候一伙强盗骑马奔袭峙林村,但在快要进村的时候,胯下的马匹在石亭边止步不前,最后强盗只得悻悻返回。这就是回马亭的来历。 如今的柿林村是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入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来到柿林村,丹山赤水的美景、农家饭店的美食和柿子吊红的美味,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