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团队在东山村新建的玻璃平台上俯拍溪口镇。 |
|
队员们制作宁波特色小吃“嘞嗦鸡”。 |
烟火藏诗意,诗意在乡间。这两天,“乡村π计划——乡风文明大调研”活动火热进行中。“浙韵东山队”走进奉化区溪口镇网红民宿村——东山村,开展实践调研。“共富深溪小队”则开启直播秀,展示他们调研的村——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 筑得好巢引凤来 打造特色民宿 让游客“留下来” 从溪口镇出发沿着浒溪线往上,行至山腰处,便来到了奉化区溪口镇东山村。站在村里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从村子眺望远方,山间升腾而起的云雾连成一片云海,仿佛站立在云端之上。这般景致,使东山村逐渐成了不少游客经常“打卡”的地方。 “浙韵东山队”队员主要是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的学生干部团队、宁波财经学院的宣讲员和余姚中学的高中毕业生。这群“00后”通过走访村里民宿、民居,和当地村民面对面交流后,彻底被东山村“圈粉”了。 花庭·东山上民宿是东山村的特色民宿之一。绕过开放式围墙,来到民宿的院子,大片大片的绿草地、一簇簇盛开的白色木绣球、一树树粉色的月季,石板小路通向白墙黛瓦的民宿建筑,一幅“蜀葵花接柳堤长,斑竹篱门白粉墙”的唯美画面。 “近几年,我们年轻一代陆续返乡创业。通过旧屋改造、修建花园等方式对村中老宅进行改造,发展起特色民宿。凭着住客们口口相传,东山民宿成为溪口镇的一张名片,带动了东山村集体经济发展。”花庭·东山上民宿负责人徐小凤说。游客纷至沓来,靠着贩卖野菊花、土鸡蛋、油焖笋、水蜜桃等农产品,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新渠道。 从一穷二白、山高路远的边角地带,到人气兴旺、交通便利的避暑村庄,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董绍音是土生土长的东山村人。20年前和家人一起下山住到了溪口镇上。如今她和老伴又回到东山村养老。她眼中的东山村也已经大变样。村内道路得到修缮,水泥路变成了柏油马路,村道边的垃圾没有了,村容村貌有了大不同。 而谈及民宿建设、村貌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村民们纷纷露出由衷的笑意。 筑得好巢引凤来。东山村目前已有“花庭·东山上”“贰十九号”“山间”“乐居”等网红民宿,完成了“从1到100”的蜕变。然而,村干部和民宿主人对民宿发展还怀有更高的期许——那就是让游客们“不只为了民宿而来,更是为了东山村这个目的地而来”,最终实现“从1到100”的突破。 吃美食,戴非遗工艺品 直播的背后 是村民的一片心意 “我们是不是转场的时候要对话一下?” “这里这么说会不会不太合适,像在做节目。”7月26日一早,“共富深溪小队”队员胡炎淼已经开始了准备,下午,他将要和同学刘哲豪开展一次直播秀,展示他们调研的村——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两位队员都是宁波财经学院播音主持系的学生,刘哲豪有直播经验,但对胡炎淼来说,这是他的直播首秀。 两人一大早就开始琢磨对词,哪里需要两人互动,场景之间怎样衔接,他们模拟了三四遍都不太满意,直到松雅山房的老板娘应红雅招呼队员们吃早饭,简单美味的宋韵小甜品让队员们暂时忘记了焦虑。 “他们压力看着挺大的,所以专门给他们准备了动手做美食的环节,做的是甜品‘嘞嗦鸡’(宁波话音译)。”应红雅告诉记者,“嘞嗦鸡”是汤圆的前身,也是传承已久的宁波小吃。同样是糯米和芝麻的组合,将烧熟的糯米稍微碾压,双手团成球状,再将炒熟的芝麻与糖打成粉末,糯米团放入其中滚一圈即可。大家动手制作,品尝着亲手做出的美食,队员蓝梦吉频频点赞:“虽然外观黑不溜秋的,但是吃起来软糯香甜,非常好吃!” 除了“嘞嗦鸡”,应红雅还准备了饮品鲜奶桃胶,桃胶还是从园中桃树上割下来的。 吃完早餐,队员们要进行直播前的踩点,经过组员们的讨论,缩减了直播的路线,决定就在深溪村文化礼堂进行。 路上,一些村民听说了直播的事,都想献点心意。村里的志愿者阿姨叶慧萍听闻文化礼堂有直播,还专门骑着电瓶车回家拿了一顶草帽,这是村里草编达人翁娟手工编织而成的。叶慧萍说:“必需把我们村的这项省级非遗给传播出去!” 于是,大家就看到胡炎淼带着一顶尺寸有点小了的草帽完成了整场直播。胡炎淼说:“本来对自己没啥信心,但是村民们太热情了,村子可讲的东西也太多了,所以就信心满满了!” 记者 鲁威 王昱汀 通讯员 许跃馨 吴儒璇 王思涵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