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中“水街” |
|
“桂林俞家”牌楼 |
|
旌孝牌坊 |
□吴雅儿 文/摄 在海曙区古林镇,有个叫俞家的小村,走近一看,却见一个蓝底金字的“桂林俞家”牌楼,感觉很奇怪,桂林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为什么这里还有一个桂林? 这还要回溯到宋真宗咸平年间(988—1003),扬州江都丞俞鼎升任明州录事参军。俞鼎上任后,巡访明州辖地。一日,他途经广德湖南岸,见这里土地肥沃,树木葱蓉,东眺水天一色,霞鹭齐飞,西望群山绵延,层林尽染。秋高气爽,桂花香溢。俞鼎被这秀丽的湖光水色所吸引,“桂木切萧森,香泽久而深”,于是举家迁徙到这里,繁衍生息,便有了“桂林俞家”。 俞鼎,字廷器。宋仁宗赵祯称赞俞鼎:“材资雄毅,器量闳深。胸襟韬略之奇,被服诗书之雅。”俞鼎崇尚礼仪,以耕读传家,在他的带动下,俞家村人才辈出。据《鄞县桂林俞家探源》科第仕宦汇总:族人在宋朝出进士15人,明清出进士4人,举人17人。俞氏望族先贤辑入民国《鄞县通志》的三人,他们是宋代俞伟、俞充,清代俞虬,闻名遐迩的还有济南知府俞益、重庆知府俞兴等。在宋、明、清任县令的就有13人,可谓人才济济。 我们穿过牌楼,见村子里有一条小河,宛如一条长长的玉带,淙淙河水穿街而过,村人称之“水街”。水街长达1公里,河面上横跨着5座古桥,每座桥都有个好听的名字:西津、桂林、东汇、仙圣桥等。其中,桂林桥是俞家村的地标性建筑,虽然与另外几座桥长度相同,却比别的桥高得多。而且石材采用浅粉色的梅园石,造型精致美观,桥墩牢固结实。 据坐在桥头的老伯说,上个世纪,桂林桥边,曾是俞家农贸市场。当时商店、摊位都设在桥的两岸,供销社机器船常送货下乡,销售食品、百货、水产品、农具。商贩们在俞家收购草帽、草席,村民出售自己种的带豆、茄子,渔民们高声叫卖着河鲫鱼、河虾,一片热闹景象。 现在的桂林俞家,昔日的繁忙景象如同过眼云烟,早已销声匿迹。我站在桥边,依栏而望,两岸老宅鳞次栉比,但行人极少,年轻人都搬走了,只剩下年长的还坚守着。但俞家村依然保持原来模样,沿河前行,河边有大夫地、进士第、牌坊、宗祠、天一救火会等,别有韵味,可追根寻源。听村人说,在东汇桥旁,原有一座壮观的单檐门楼,为19房族人的居住处,此房又称“龙房”。相传这是张家潭村明代兵部尚书张时彻的外婆家。童年时,张尚书经常跟着妈妈去外婆家。 张时彻晚年住在月湖,常回故乡张家潭,他见乡民出行不便,于是出资在张家潭村建了一座三眼桥叫“孝庵桥”。还在桂林俞家的河道上架起了两墩三孔石砌梁桥,叫“下伞桥”。据说这个桥名还有个典故,那时从俞家到桥边,古道上还筑有三里长廊,人们在长廊下行走,即使没有伞,也不用担心被日晒雨淋,直达布金寺,非常方便。这就是“下伞桥”取名的来历。 我们步行至俞家河中段,一块刻有“旌孝”两字的牌坊特别引人注目。那牌坊临河朝南,下额“旌表太学生俞虬”,落款为“乾隆三十年岁在乙酉孟夏月建”。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明清两代获得进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生员,又称“太学生”。俞虬生性善良真诚。那年,他的父亲头上生了疖子,几个脓头直攻颈后部,如果出现脓毒血症,恐危及生命。郎中先生几次用针刺治疗,不见脓头。俞虬怕父亲疼痛难忍,于是,用嘴巴吮吸脓头,仍然无效。无奈,郎中对俞虬说:“如果用你的血作汤药、以你的肉为引子,你父亲的病就会痊愈。”俞虬二话没说,拿起锋利的刀子直刺大腿。顿时,鲜血淋漓,他强忍剧痛,割取大腿上的肌肉,给父亲治病。没想到,他缠着绷带的伤腿被父亲发现,老父坚持不肯服用这款汤药。几天后,便离开了人间。俞虬悲痛不已,他的孝心感动苍天,传遍乡里。鄞县知县张友泰将此事禀报朝廷,村人奉旨为孝子俞虬在村中立了旌孝牌坊一座。 俞家村的西边,有一座眺湖桥。千年前,那里可以看到碧波荡漾的广德湖,如今已荡然无存,只剩下环湖堤——夹塘,在俞家村西边可看到。所谓夹塘,用于分割内湖与外河,它始于横街林村经青垫至桂林俞家,逶迤曲折,不见头尾,由泥土夯筑而成,为古水利遗址。宋时,明州知州楼异围广德湖造田,夹塘逐渐废弃。现在,俞家控湖桥旁仍保留着一座放水闸。在眺湖桥边,还有一个纪念圣女的娘娘庙。传说很久以前,西乡瘟疫蔓延,经圣女(仙女)救护,村民起死回生。乡亲们非常感激,在此建造了娘娘庙。如今,娘娘庙的边上有一棵500多年的老樟树,依然郁郁葱葱。 在俞家村的南边,还有一所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小学,原名“福歉义务小学”,是当年在上海经商的俞福歉先生建造的。他看到故乡没有一所小学,深知办学的重要性,在1927年花费16万两银元,创办了福谦义务小学。建成后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为欧式建筑,颇具西洋风情。校园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孩子们在这里读完6年小学,学费全免。在那个贫穷年代,学生上学不花钱,简直是一大幸事。当时,效实中学招收新生,只凭福谦学校的毕业证书就可免试入学,可见该校教学质量高超。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为俞家小学。 今天,俞家村传说中“桂木切萧森,香泽久而深”之美景,已难寻踪影,而那些飞檐的门楼、高耸的马头墙、旧时朝廷官员的宅第,作为岁月的记忆,依然留存于小村。漫步在小河边,沿着窄窄的小巷,穿过绵延的长弄,一个个静谧的院落映入眼帘。俞家村最有特色的就是瓦爿墙,缠绕着长长的青藤,一棵棵柿子树探出墙头;桥头上坐着大伯大妈,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许多陈年旧事,让你百感交集,唤起浓浓乡愁。 夕阳西下,俞家村在晚霞映照下一片祥和,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