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新的一周,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该配合演出”的天气不知是否会装作“视而不见”? 立秋其实不是“秋” 8月8日,立秋,隶属于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相传在宋朝,每年到立秋这一天,皇宫里会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就高声奏:“秋来了。”梧桐叶应声而落一二片,便是“报秋”之意。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不过,太史官口中的“秋来了”,跟我们说的秋天,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我们日常说的秋天,是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有严苛的科学标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且后续天气状况稳定,那么就把其中第一天算作入秋日。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立秋日,我国有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仍“坐拥”夏天,只有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会在立秋节气开启夏秋转换。 更重要的是,眼下我们甚至连“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都还没“熬”过去,要等到8月10日才会迎来三伏天中的末伏。 民谚说“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立秋正当暑,也是太过真实。 对我们来说,真正体现季节转换的,是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宁波常年入秋,要等到10月初。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一头” 关于立秋出现的时间和背后意义,民间颇多讲究。 有民谚说,“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说的是,如果是在农历六月进入立秋,天气会凉爽得早一些。 这么一算,眼下还在农历六月里,也算是给大家一点“凉凉”的盼头。 民间还有种说法叫“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一头”,而且“秋老虎”还分“公母”,若是双日立秋,便是“母秋”,跟“母老虎”一样,到时会热得凶一点。 该“配合”立秋表演的天气又会如何呢? 从市气象台8月6日发布的10天天气预报看,天气仍主打“多云+雷阵雨”这对“CP”。除8月10日多云外,其余日子以多云到阴天为主,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 在雨水的打压下,最近这两天节节攀升的气温也将有所回落。从预报看,未来10天,我市气温平稳,最高气温预计在32℃-34℃,暂时不太会出现高温天。 不过,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即便高温“暂退”,考虑到频繁出没的降水,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体感难免会有些闷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调节。 此外,宁波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在近日发布的8月气候趋势预测中提到,8月我市依旧会有高温“闪现”,高温日数预计在6天-9天。 台风还要“怒刷存在感”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还在“怒刷存在感”。 受其西侧偏北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在8月5日到8月6日迎来晴热天气;而其残余环流,还将在新的一周(8月7日-8月13日)给我国东北地区带去影响。 时逢假期,大家若是有计划前往东北地区游玩,需要提前做好行程规划。 从统计数据看,立秋所在的8月,也是一年中台风活跃的时节。中国天气网曾盘点过1949年至2021年的台风数据,台风登陆我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小暑到白露节气,其中小暑最多,达60个,立秋以59个屈居第二。 接下来,还会有台风影响吗? 中国气象局在8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预计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有4个-6个热带气旋(中心风力≥8级)生成,接近常年同期(5个-6个);其中有2个-3个热带气旋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热带气旋盛行路径以西北行为主,同时也有北上、西行和近海转向路径,主要影响我国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中央气象台在8月6日发布的中期预报中提到,未来10天,在南海及西北太平洋上可能有1个左右台风生成,但对我国近海无影响。 南方的立秋 是否需要“贴秋膘”? 老宁波有“立秋吃瓜”的传统。 夏去秋来,人们要在立秋这一天,把一个夏天积攒起来的热气、湿气都“吃掉”。因此,这一天也被老辈人称为“秋秽拔”。“秋秽”指的就是夏天的秽气、高温。 而且过了立秋,“称霸”水果界一整个夏天的西瓜,无论是产量,还是口感,都开始“走下坡路”。对于过去遵循天时生活的农民来说,非时令食物就不能再吃了。 立秋吃瓜,也就多了几分告别的意思。 除了吃瓜,相传在镇海、奉化等地,人们还有立秋给孩子吃绿豆粥、服酒曲,这也被叫做“祓秋”,寓意孩子吃了后能长得快、长得壮。 江浙一带,还有立秋时饮用“新水”的习惯,所谓“新水”就是刚从井中新打的水,据说这样既可免生痱子,又可止痢疾。 相关,民间还有立秋“贴秋膘”的旧俗。 这主要是因为三伏天人们胃口差,容易瘦。因此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的话就叫“苦夏”。 瘦了自然是要补一补,因此到了立秋就要吃些味道厚重的食物,比如肉。 不过,这种习俗在北方要更为盛行些。毕竟,眼下的南方地区依旧是“上蒸下煮”的状态,放一大盆油腻腻的肉在你面前,也是难以下咽的。 记者 石承承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