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13日 星期日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托尔斯泰的忧思

□冷枫

    有种观点认为:鲁迅先生的杂文虽然笔力雄厚,犀利如刃,但他后来花费了太多时间与人打笔仗。如果那时他能集中精力从事些短篇、中篇乃至长篇小说的创作,那么今天的读者就能有幸阅读到他更多富有文学色彩的大作了。这种观点,从侧面反映出大众对鲁迅先生及他数量不多的小说的由衷喜爱。

    无独有偶的是,在1883年的6月,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撑着病体给自己的同行兼好友托尔斯泰写了封信。信中提醒托翁:你正在离开文学,而走向一种“神秘的伦理学”。屠格涅夫希望托尔斯泰能“回到文学活动上来……要知道您的才赋秉承于自然万物所来自的地方……俄罗斯国土上的伟大作家——听从我的请求吧!”屠格涅夫于当年9月去世,他在行将就木前对托尔斯泰的恳切请求一来是为了整个民族的文学事业着想,二来是他实在不忍心看托翁空负才华,蹉跎岁月。

    其实,屠格涅夫无需着急,因为托尔斯泰从来没有在创作上有任何懈怠。他1910年去世,在1899年写了《复活》,1903年写了《舞会之后》。只是,托尔斯泰的晚年确实忧思重重。

    托尔斯泰五十岁之后,思想上遭遇过一次巨大震动。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外部事件导致托翁的思想变化。托尔斯泰在世俗意义上无疑是个成功者。他身心康泰,体魄强健,智力过人,文思泉涌,有妻有儿,家庭幸福。又是物质条件优越的大庄园主、贵族后裔——在俄国,人们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出身门庭显赫与否。最突出的:是他凭自身才华和勤奋成为了世界级的大文豪,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尊敬……用今天的话来形容,托尔斯泰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可他感受到的某种思想危机使其变得忧郁、恐惧、不安。他问自己为何体验不到喜悦和感动了?为何内心被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占据?他甚至觉得自己正异常危险地一步步走向绝望。但托尔斯泰毕竟是托尔斯泰,他知道不能如此迷惘下去,他明白是什么困住了自己。是意义!他希望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按照托尔斯泰的思想境界,他所遭遇的这次精神危机,绝不是单纯的“抑郁症”“躁郁症”等名称所能概括。一方面,他确实经历了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那种对衰老与死亡的担忧,但这是生命阶段中偶尔露头的暂时消沉。“浑浑噩噩的人是不会努力追问高深命题的”,托尔斯泰无法停止思考的其实是人类的共同难题,对生命本身的诘问!托尔斯泰曾经非常认真地在纸上记下自己需解答的问题: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的生存目的是什么?我感觉到的善恶之分有什么意义?我应该怎样生活才好?我如何才能够拯救自己?此后三十年,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托尔斯泰的脑际,直到他以82岁的高龄辞世。

    细思这些问题,大多关涉哲学。托翁为了解答它们,读了不少哲学著作。柏拉图、叔本华、康德、帕斯卡等人的作品,他一一过目,可仍找不到令其豁然开朗的答案。于是他转向了宗教,希望信仰的力量能驱赶内心的虚无。他努力研究《福音书》的行为就引起了屠格涅夫的担心。可托尔斯泰没有沉溺于宗教,他琢磨的是:“在我的生活中,哪一部分是错误的?”他后来发现是现实中的贫富差距、阶级差别引发他对于普罗大众的共情和悲悯。我们不难想象,晚年的他是在怎样的心态下完成名著《复活》的。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托尔斯泰想到自己可以通过赠予和捐助,来纾解一部分底层民众的贫苦困顿。但很快他发现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单靠金钱无法帮助这些人改变悲惨的生活”。之后他想到了教育。托尔斯泰觉得当时的社会秩序中“矗立着一座虚伪的教育墙”。他立下新的目标,打算用文学对人们进行劝导、警告、教诲,这一意图在托翁的不少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于此同时,他还鼓励人们不要为那些错误荒诞的暴力原则所吓到。这样的思想带有乌托邦色彩,也有反抗压迫的价值。不过托尔斯泰真正推崇的是自由和博爱。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文学泰斗即便作为“单干户”在进行理念传播,其感召力量也相当强悍,无形中为后来俄国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托尔斯泰对自由的歌颂让他在文学艺术上对莎士比亚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产生批判情绪。笔者看过一本非常厚的《托尔斯泰读书笔记》,里面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了严肃批驳。有意思的是,换成别人批判莎剧,你会觉得他吃了雄心豹子胆,蚍蜉撼树,不自量力。偏偏托尔斯泰有资格也有能力,他有的放矢地指出了莎翁作品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得不令人在看后佩服他光如炬,言之成理。托尔斯泰这种文学上的批判态度追根溯源,是因为他觉得很多底层人民无法欣赏莎剧中那份有着古希腊悲剧质地的文学之美。他厌恶阶层差别导致审美领悟上的高下,所以索性让大家放弃吧。很多人可能会和笔者一样,觉得托翁此举有因噎废食之嫌——他的有些烦恼,确实叫人难解。

    出于对托尔斯泰小说的喜爱,笔者过几年都会重新拜读他的代表作品。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似乎越来越能体谅一个有着深厚的人文功力、热忱的悲悯情怀的文学大师内心那种常人难以企及的痛苦。他为了解决自己的“忧思”,放弃了喜爱的狩猎,不再杀生;缩减日常开销,将收入用来做慈善;亲自耕田,穿粗布衣裳,自己给自己的鞋钉鞋掌……可惜这一切,未能得妻子和孩子的理解。所以晚年的托翁,孤独感愈发强烈。终于,一代旷世文豪选择逃离家庭,在一个小小的火车站里,满怀遗憾地去世了。然而这样凄凉的人生结局丝毫无损于托尔斯泰的伟大——他伟大的文学作品,他伟大的艺术理想,以及他同样伟大的关于社会的“忧思”……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