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14日 星期一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剧烈运动后酸痛乏力
18岁小伙横纹肌溶解

    近日,18岁的郑超(化名)因为双上肢酸痛、全身乏力,来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月湖院区急诊就诊。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由急诊病房收治入院。

    就诊的前一天,平时并不经常运动的郑超心血来潮地去了健身房,经过一阵剧烈运动后回家休息。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现了双上肢酸痛、全身乏力的情况。经检查,医生发现郑超的肌酸激酶达到了30126U/L,乳酸脱氢酶达到了1413U/L,均严重超出正常值。

    据介绍,横纹肌又称骨骼肌,主要附着于骨骼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而得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骨骼肌受到损伤,肌细胞内的物质渗透到血液中,很容易造成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急诊病房王志宇主任医师表示,所幸郑超的横纹肌溶解并不是十分严重,还没有造成肾损伤,经过相应治疗后,目前已完全康复,并顺利出院。

    那么,横纹肌为什么会溶解呢?医生表示,横纹肌溶解可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因素。物理性因素为:常见的原因有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大量运动、肌肉挤压伤、高热等。非物理性因素为:药物(大剂量给药,肾脏或肝功能不全使用环孢素、华法林、他汀类、地高辛等药物)、毒物(受污染的小龙虾、急性有机磷中毒等)、感染(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横纹肌溶解的症状有:受累肌群出现疼痛、压痛、肿胀、肌无力等局部表现;全身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全身表现;尿液呈现茶色或酱油色或红葡萄酒色等急性肾衰竭表现。肌肉痛、乏力、深色尿是横纹肌溶解典型三联征。

    “事实上,经常不运动的人突然过量运动,是较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这样的患者我们每年都会诊治不少。”王志宇说,出现横纹肌溶解的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医生会为患者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及时积极的补液,水化、碱化尿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充分去除横纹肌溶解的诱因;监测出入量;注意肝肾功能的情况;保持合理的休息;病情严重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等。

    此外,医生还提醒,运动对健康有着重大意义,但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运动:

    在运动前,应该搞清楚自己适合多大强度的运动。可参照“适量运动法”,以锻炼刚停下来时1分钟脉搏数为基准。用220减去年龄数为最高脉搏数。一般来说,最高脉搏数乘以60%为理想锻炼脉搏数的下限,体弱者与老年人不宜较剧烈运动,应取下限为宜;最高脉搏数乘以85%为理想脉搏数的上限,若达到或超过上限就应减少运动量。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庞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