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荟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绵阳出土明代摩崖石刻
作者是宁波人,与范钦是好友

石刻文字龛。绵阳西山子云亭风景区管理处供图

    8月17日,四川绵阳媒体报道,绵阳“西山公园文物维修保护项目及古子云亭重建(恢复)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于扬雄读书台附近发现一处明代石刻文物,撰书者为时任四川巡抚的宁波人张时彻。

    据报道,该石刻文字龛刻于崖壁,龛内长2.3米、高1.6米,阴刻行草字体,文字潇洒俊逸,镌刻于砂岩之上。经辨认,石刻内容为一首七言律诗,文末有“皇明嘉靖丁未(1547)”纪年,落款“明州张时彻”。

    8月18日,记者联系上绵阳西山子云亭风景区管理处主任李加红,据他介绍,8月11日上午,施工单位在对扬雄读书台的台基进行清理时,发现一处埋在土石中的石壁,上面有精美的石刻文字。

    风景区管理处接到报告后,立即对现场进行保护,并将情况上报绵阳市文物管理部门。

    据绵阳地方资深文史爱好者郭平现场解读,前20字为诗题部分,其后56字,为律诗内容,文末为落款。全文如下:

    “梦与高屋山登读书台,

    大题石壁,前四句梦中作也。

    道士何年驯白鹿,

    游人几度入瑶台。

    逶迤乍见千山尽,

    宛转俄逢一径开。

    经卷尽收岩岫里,

    禅衣长挂斗牛隈。

    蒲团石榻如相借,

    脱却簪缨早晚来。

    皇明嘉靖丁未春二月朔明州张时彻绵州判官傅楫刻石”。

    郭平介绍,明朝大臣张时彻时任四川巡抚,这首诗应是他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平定白草羌叛乱时,途经绵州所题,并由绵州判官傅楫命石匠刻于岩壁之上。

    彼时,石刻应当是彰显于世人眼前的,数百年间,不知何故,被埋于土石之下。

    诗中序言提到的“高屋山”,为张时彻故人高第(号屋山),致仕后隐居于西山一带。张时彻在序文中说,自己梦到了和高第一起登上读书台,前四句诗是他在梦中写的。

    据郭平考证,高第与张时彻拥有很深的友谊。1527年左右,高第曾任宁波知府,当时张时彻刚考中进士不久,两人就认识了。后来张时彻去四川做官,高第跟他有信件往来,告知他四川地方上的情况和注意事项,张时彻还曾将高第接到成都相聚,“两个人互相在对方的家乡做官,可以说缘分匪浅。”

    题诗时,张时彻对白草羌叛乱已胜券在握,理当意气风发,但诗歌内容却为高第的高蹈世外“点赞”,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一种互相懂得和惺惺相惜。

    另据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学者周东旭提供信息,时任四川巡抚的张时彻在四川留下的碑文不止一块。

    嘉靖二十五年(1546),46岁的宁波人张时彻擢升右副都御使,巡抚四川。次年正月,张时彻与松潘总兵何卿奉诏征伐白草羌,在北川小坝走马岭大败敌军。在征伐白草羌途中,张时彻曾驻军安县(现绵阳市安州区),并主导安县搬迁县城,留下《安县迁城碑记》。目前,原碑已无存,文字则完整记录于清代《直隶绵州志》和《安县志》。

    新闻多一点

    张时彻和范钦是邻居好友

    张时彻(1500-1577),字维静,号东沙,又号九一,鄞县张家潭村人(今宁波古林镇),家住月湖。张时彻和范钦、屠大山为好友,三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人称“东海三司马”。

    某种程度上说,范钦营建天一阁也是受了张时彻、屠大山两个朋友的“刺激”。

    1555年,张时彻受严世蕃排挤,在兵部尚书任上辞官归里。他曾将月湖湖心寺一带进行改建,命名“月湖精舍”,优哉游哉;屠大山也跟他差不多时候,官至兵部右侍郎后被罢归,居家二十年,在家里弄了一个“遂初堂”。

    1560年,范钦本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应该说前途一片大好,但他却并未赴任,反而去职还乡开始营建天一阁。

    那段时间,范钦、张时彻、屠大山三个人交从甚密,互相串门,吟风弄月,不能更开心。范钦造好天一阁的第一时间,就叫了两个朋友来玩。

    《天一阁集》中,范钦写了37首诗文给张时彻,26首诗文给屠大山,张屠诗集中也有相互赠送的诗篇,记录了三个人的友谊。记者 顾嘉懿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