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了解这些
不再害“帕”!

神经内科专家史玲利:帕金森病虽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症状

史玲利主任医师(左)做客“甬上健康大讲堂”。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杀手”。8月18日下午,宁波市康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史玲利主任医师做客“甬上健康大讲堂”,一起分享帕金森病方面的知识,让大家不再害“帕”。

    “搓丸样”震颤要当心

    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手抖”。如果手抖,就要高度怀疑得了帕金森病吗?

    “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确实会出现手抖的症状,70%的帕金森病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史玲利说,不过手抖并不是帕金森病独有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手抖,像特发性震颤、酒精性震颤、焦虑性震颤、药物性震颤、肝性脑病等。

    她进一步介绍,帕金森的震颤有着明显特点:往往开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的表现是“搓丸样”震颤,也就是拇指与食指像搓泥丸一样不断震颤。

    因此,当一个患者出现手抖时,医生会首先观察其手抖是否符合上述特点。符合的话,会考虑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并通过进一步检查来明确。

    青少年也可能患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震颤、肌肉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很多人以为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史玲利表示,其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帕金森病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平时,她在临床工作中也时常会遇到4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例,被称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她的一位患者年仅31岁,已经患帕金森病4年了。最早表现为双下肢震颤、乏力,最后确诊。目前,通过服用药物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

    帕金森病的发展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临床症状复杂。怎么才能尽早识别呢?

    史玲利分析,帕金森病临床表现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运动症状有“颤”“缓”“僵”“慌”这四个特点。非运动症状表现有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自主神经症状如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睡眠障碍,感觉异常等。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轻微,识别也很困难。”史玲利建议:如果有手抖症状、肢体活动不灵活、写字越来越小、夜间睡眠中梦呓、睡眠行为异常、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等,可以前往神经内科就诊,由医生帮助识别。

    主张发现之后要尽早治疗

    很多网友关心,帕金森病可以治愈吗?

    对此,史玲利明确表示,帕金森病不能治愈,但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史玲利说,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以前的观点认为,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一定“蜜月期”——大概在5至8年,“蜜月期”后,药物疗效减退。因此,在能维持患者日常功能情况下,主张尽可能延缓用药。

    “近几年,随着医学的发展,主张早期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史玲利说,患者的用药选择不仅要考虑病情,还要考虑年龄、工作需求等。她的患者中有一名文案人员,处于帕金森病早期,帕金森病状除了行走略慢外,没有影响明显的日常生活功能。但是,病情导致他出现了小写症(字越写越小),这直接影响到了他正常开展文案工作,那就需要早期治疗。另外,治疗的目标不仅控制症状,还要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症状控制的年限。

    史玲利表示,目前已经证实某些帕金森药物有疾病修饰作用,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因此,建议一经发现就开始药物加康复治疗。

    史玲利介绍,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一般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且主要的治疗手段。市康宁医院是精神专科医院,因此该院神经科不但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更关注其非运动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痴呆等。对于帕金森患者的治疗,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还有经颅磁刺激治疗、高压氧治疗、推拿治疗、疼痛治疗等。

    房间里尽量少摆放家具

    如果家里有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照顾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史玲利说,为了更好地照顾帕金森病患者,家属在饮食、家庭环境布置、康复锻炼等方面都要格外注意。

    饮食方面,注意药物服用与饮食分开。蛋白质的摄入往往会影响到药物吸收,一般建议在餐前一个小时或餐后1个半小时服用药物。

    家庭环境布置方面,尽可能在房间少摆放家具和装饰物,减少患者在行走中可能出现的路障。桌子、茶几等家具的边缘最好是弧形的,也可以安装防撞条。

    康复锻炼方面,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康复锻炼,如手指操等。对于卧床的患者要注意按时翻身等,防治褥疮的发生。

    心理健康方面,家属要关注焦虑、抑郁等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

    此外,建议家属能帮助患者记录“患者日记”,记录药物服用情况、症状表现等,也可以拍摄视频,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

    记者 王颖 陆麒雯

    通讯员 孙梦璐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