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6月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再度迎来下调。但5年期以上品种“按兵不动”,超出市场预期。随着1年期LPR进一步下调,与LPR紧密相连的各项短期贷款利率也将迎来新一波调整。记者注意到,部分银行已将消费贷利率降至3%。 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8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下调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20%,“按兵不动”。这是1年期LPR利率年内的再次下调。上一次是6月20日,下调10个基点。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1年期LPR3个月内第二次下降,传递出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助力经济加快恢复的明显信号。 由于LPR是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在8月15日MLF利率下调15个基点的背景下,市场对8月LPR调降已基本形成共识。但5年期以上LPR“按兵不动”超出市场预期。 8月15日,1年期MLF中标利率从2.65%下调至2.5%,下调15个基点;7天逆回购利率从1.90%下调至1.8%,下调10个基点。 1年期LPR通常是银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流动性贷款的参考基准;5年期以上LPR则是中长期贷款的参考基准,如企业中长期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 随着1年期LPR进一步下调,与LPR紧密相连的各项短期贷款利率也将迎来新一轮调整。比如,企业短期融资、消费贷等利率都将下降。这将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刺激个人信贷需求,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 消费贷利率跌至“地板价” “消费贷利率跌至‘地板价’,年利率仅3%,相当划算。”近日,打算装修的李先生明显感觉到银行的消费贷优惠力度越来越大。 据悉,8月以来,部分银行通过发放利率优惠券、打折券等方式降低消费贷利率。而随着1年期LPR下调,消费贷利率走低或再度开启。 消费贷是当前银行力推的个贷产品,多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已降至3.0%至3.8%。部分银行通过贷款拼团、送免息券等形式推广消费贷产品。 近日,某股份制银行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称,该行消费贷产品正在推出8月福利,对部分客户限时限量发放一年期利率3%优惠券;8月21日,本地一家农商行推出的消费贷产品,最低利率也已降至3%。 部分国有银行也纷纷推出低利率消费贷产品。比如,某国有银行针对优质单位客户发放贷款时,系统将自动发放一张3.6%的利率券,或一张9折利率优惠券;另一家国有银行则针对优质客户推出年化利率最低可至3.45%的贷款产品,额度最高达100万元。 某国有银行支行员工告诉记者,当前,该行消费贷利率最低为3.45%,三年内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线上就能申请办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发放消费贷利率优惠券时,会综合考虑客户的工作性质、工资流水、征信等资质。一般来说,新客户或者代发客户、办理房贷客户、高端理财客户、白名单客户等个人资质良好客户才更容易获得银行给出的优惠利率。 业内人士认为,在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有助于降低消费者借贷成本,促进消费回暖和升级。 不过,消费贷利率高低,本质上由客户资质决定,消费者需看清合同条款及最终核算利率,按需申请、量力而行,并做到合规使用。 5年期LPR 为何“按兵不动”? 市场此前预测,由于MLF利率单次调降步长加码,不排除5年期LPR降息步长超过15BP(基点)的可能。原因在于,自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1年期LPR一共下调9次,累计76BP;5年期以上LPR共下调7次,累计65BP。5年期以上LPR与1年期LPR的利差已从90BP收窄至65BP,但距离过去“底部”还存在10BP左右的空间。 那么,为什么这次5年期LPR“按兵不动”?事实上,此次LPR下调有迹可循,也符合目前政策导向。 8月18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研究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会议表示,要注重保持好贷款平稳增长的节奏,适当引导平缓信贷波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会议重申“调整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同时,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 董希淼认为,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有助于商业银行稳定息差水平,保持利润合理增长,增强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主要是指当前新、老房贷利差偏大,接下来将启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遏制“提前还贷潮”,稳定房贷市场秩序。现在的关键是下调幅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表示,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已“箭在弦上”,5年期以上LPR报价维持不变为其预留空间。当前,居民投资和资产配置行为发生改变,新发放住房贷款利率已大幅下调。在政策刺激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存量按揭利率调降,能够更好地起到稳预期、稳地产、稳信用的作用,且能够通过降低贷款置换行为减少空转套利风险,规范市场秩序。记者 周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