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乡村∏计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2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州区邱隘镇回龙村

来自五湖四海的“581”志愿者团队

调研队员在采访村民。

    这个暑假,我们调研小组来到鄞州区邱隘镇回龙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驻村实践调研。我们从高校来到村庄,感受不一样的人文风情;从理论落到实践,感受不同的待人接物;从听说到体验,感受有意义的所思所感。

    回龙村因回龙桥得名,北邻东部新城核心区,南接东钱湖板块,地理位置优越,流动人口集聚,生产生活资源丰富。回龙桥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已有200多年历史。

    驻村的日子里,村干部和蔼可亲的笑容、村民们淳朴友善的接待、志愿者团队准时受访的配合,消弭了我们一开始的紧张与忐忑,访谈也逐渐变得游刃有余。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581”志愿者团队,谐音“我帮你”,寓意“汇聚‘5’湖四海、‘8’方英才、‘1’起志愿”。

    这是一支由回龙村外来流动人口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480人。按照江西、贵州、安徽、河南、四川等不同家乡地域,服务队有16名老乡联络人,负责志愿者日常动态管理和活动组织发布。

    回龙村外来人口多,如何提高他们的归属感?村里给每位新回龙人发了一封信,号召他们成为志愿者。“来了就是回龙人,来了就当志愿者”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了新回龙人的“信仰”。

    78岁的励翠英老奶奶十分健谈,她热情地与我们分享自己的生活。说起“581”志愿者团队入户服务,老人赞不绝口。“头发什么的我会让他们帮忙剪,但打扫卫生什么的我自己来就可以了。我们村里有这样一支志愿者,交关好!”话语间,励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感和自豪感。

    离开回龙村的那天中午,志愿者团队还给我们送来了一桌颇具特色的宁波菜,真是太惊喜了。回龙村朴实友善的氛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如沐春风。

    此次调研,我们“回龙一隅”小队收获颇多,小队中的大部分人是第一次从在校学生变为乡村实践者,很多原本“以为”的事情经过实地探访发现“并不如此”,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落实。

    驻村学生 程毓琳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