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队员在三五村走访。 |
我们这次调研的是象山县高塘岛的“红美人”种植基地——三五村。原本我们是奔着“挖掘”三五村高速发展的秘诀去的,但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三五村的垃圾分类做得非常精细化。 听村干部说,原来三五村的环境特别差,房前屋后摆满各式各样的杂物,在高塘的18个村子中,环境卫生排名倒数。从2017年开始,在村干部和村里党员、村民代表的带头下,狠抓垃圾分类,坚持至今已有6年,村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获得浙江省垃圾分类示范村的称号。 干净整洁的道路、清澈的景观河道,还有漂亮的健康主题公园……如今走在三五村里,我们感觉像走在景区里一样。 带着好奇心,我们走访了村干部和村民,想要揭秘这个海岛村庄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方法很“简单粗暴”,村里的垃圾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但村干部当初在教村民时提到的说法则是“猪吃的”和“猪不吃的”,哪怕是不识字的老人,也是一听就懂。 其次,村干部们很用心。刚开始,村民们还不习惯,经常发生垃圾不分类的情况, 村干部不仅从自家做起,还挨家挨户上门督导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发现村民有做得不到位的,就一遍一边不厌其烦地纠正,慢慢的,村民们就有了“肌肉记忆”。 第三,借助“黑科技”手段。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家的厨余垃圾桶都装了芯片,绑定每家每户的基本信息。保洁人员回收垃圾一扫,后台就会显示分类准不准确。发现不准确的,就可以直接上门指导纠正。 而我们觉得,村民之所以愿意坚持做好垃圾分类,还是因为亲眼看到垃圾分类给村庄环境带来得巨大变化,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走在路上也更舒心,也就更愿意花心思去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好环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我们这次走访调研最大的收获。乡风文明,本是很抽象的概念,当它停留在纸面上,总是很难打动人,只有当它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才能真正走进人们心里,变成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也才会有“百姓与环境共美 山水与经济共富”的动人画面。 驻村学生 夏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