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乡村∏计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赚钱的家庭美术馆馆长

69岁馆长叶仙绒。
调研队员采访叶仙绒。
葛家村不少村民家里都装点着鲜花。
叶仙绒结婚时的家具成为美术馆的一部分。
馆内陈列的村民绘画和刺绣作品。

    这位笑得有些腼腆的阿姨叫叶仙绒,今年69岁,是宁海葛家村村民。她还有一个身份,是葛家村第一间家庭美术馆“仙绒美术馆”的馆长。

    在当上馆长前,叶仙绒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每天的生活就是从家里到田头。跟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妇女一样,她也习惯“攒”东西,堆在家里不舍得扔。

    因为“艺术振兴乡村”,她“攒”下的老物件重新有了用武之地:跟了她大半辈子的手工床、嫁妆,还有儿女、孙辈的书法、绘画作品,都被摆出来、挂起来,成了“仙绒美术馆”的展品。

    “仙绒美术馆”出了名,馆里的藏品曾多次外借展出,甚至有人愿意出高价收购,但都被叶仙绒拒绝,“这是我们一家几代人的心血,有感情的,出多少钱都不卖。”

    在和叶仙绒的聊天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艺术振兴乡村”带给村民的改变。这点在我们采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丛志强时,感受尤为突出。丛教授告诉我们,最开始他们团队进入葛家村进行改造时见到的叶仙绒,是个非常腼腆的人,带团队到自己家时,她一遍遍说着:“我家很旧很破,你们不要笑话我!”,满脸都是怕被拒绝的胆怯。这和我们现在见到的叶仙绒判若两人,现在的她自信大方,会和进到家里参观的每个人热情打招呼,她声音响亮,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这几年,来参观美术馆的人越来越多,叶仙绒家的大门几乎就没有关过,最多一天接待了300多人。只要游客想参观,直接就可以进来。遇上叶仙绒有空,她也会跟游客“淘老古”。曾经有人问她,你又不赚钱,开着大门每天还要打扫,图什么?叶仙绒说:“我就是图开心,看到大家都来我家参观,我就开心!”

    看着叶仙绒神采飞扬地和我们讲起这些往事,

    我眼前浮现的却是丛教授形容的那个腼腆阿姨,真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原来“艺术”不仅可以改变乡村,也可以让普通的农妇发生由内而外的蜕变。

    不以赚钱为目的艺术,多是因为热爱。对叶仙绒来说,这份热爱中,既有对“小家”几代人的挂念,也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子美好未来的期盼……

    而对叶仙绒自己来说,做这件在外人看来“只赔不赚”的事,收获更多:她十分珍惜自己“馆长”的这个身份,那是她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她还在65岁那年,做了件“大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已是一名正式党员。

    在和我们聊这件事时,叶仙绒说,其实,她一直以来都有入党的想法,但真正下决心提笔写入党申请书,就是葛家村在推进“艺术振兴乡村”过程中,村里和镇上的党员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她“勇气满满、信心满满”。

    叶仙绒只是我们在葛家村驻村调研中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在这里,我们还拜访了很多人,原本普通的他们,因为艺术赋能,在日常的小事中找到了自信,激发出建设乡村的内生动力,也让葛家村这个原本不出彩的小村庄成为一个耀眼的存在。

    记者 张海玉 驻村学生 陈欣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