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俞医生当时的细心和负责,可能我就没命了,真的要感谢他的救命之恩!”8月29日上午,记者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结直肠外科病房看到正准备出院的刘大伯。 刘大伯今年60岁,10天前的一个深夜,他因为突发剧烈腹痛,在家人的陪同下连夜赶到李惠利医院急诊科就诊。当晚值班的结直肠外科俞甲子副主任医师刚做完一个急诊手术,一听急诊同事汇报的患者情况后,立马赶到急诊科会诊。 在仔细询问病史并为患者进行了查体后发现,刘大伯腹痛症状重,但腹部体征较轻,仅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等,体温也正常,而且血常规等化验结果也基本正常,仅有血淀粉酶升高。为什么腹痛程度看上去会这么重,而所有的检查结果却不明显呢? 回顾刘大伯的病史,医生似乎发现了端倪。2年前刘大伯在外院做的胃癌根治术,1个月前又因为吻合口出血在外院做了手术。这次的急诊腹部CT显示:腹中部肠系膜呈旋涡状改变,与一个月前外院的影像检查相似,但新出现了多发小肠扩张伴气液平、腹腔积液。 俞甲子守在床边仔细观察刘大伯的生命体征后发现,患者的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减少、心率增快,脸上有细汗冒出。“这是休克的征兆,很有可能是肠子出现绞窄坏死了!”俞甲子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觉得患者需要立刻进行剖腹探查手术。 此刻摆在家属和医生面前的是一个难题:患者在一个月前才进行了一次手术,腹腔内的肠管粘连会非常重,如今二次手术的风险难度不小;另外如果真的是肠扭转后引起的肠坏死,容易导致短肠综合征,也会导致患者预后不好。 “我始终认为,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得为病人争取!”面对命悬一线的患者,俞甲子与家属充分沟通,决定立即为患者进行手术。 刚推进手术室,刘大伯出现了更加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在手术室里,手术医生团队、麻醉医生等立即为刘大伯展开了抢救。麻醉医生要尽量维持住患者的血压,医生得尽快切除病变肠管,阻止肠管坏死导致的毒素吸收。 当医生打开腹腔,着实倒吸了一口冷气。患者的腹腔内小肠出现扭转伴大量的肠段坏死,肠管都是黑色的。手术中,刘大伯被切除了近4米坏死的小肠(正常小肠约4-6米),所幸的是一个月前的手术,上腹腔及切口下面粘连了70厘米的近段空肠没有扭转,回盲部还有约20厘米的肠段没坏死。“坏死的肠腔太多了,这些粘连的肠子得尽量完整地分离下来,能为患者保留一点是一点,太宝贵了!”术后,俞甲子在回忆的时候这样说。 目前,刘大伯恢复得很不错,精神头也比之前好多了。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张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