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藏在方语笑手机上的蛐蛐照片。 |
|
方语笑饲养的“得意之作”。 |
|
方语笑正在观察蛐蛐。 |
|
方语笑 |
8月28日,海曙区白云街道安泰社区的社工方语笑收到了2个快递。他从快递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了4根竹筒,随后从每根竹筒里倒出一只小虫子——蛐蛐,也就是蟋蟀。 从8月8日立秋以来,方语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快递。“以前,我每年都会到山东宁阳及河南等产地去收虫。现在,我们玩家就都选择了网购。”每年,方语笑都要投入万余元购买30只左右的蛐蛐,再精心饲养,然后带着其中的佼佼者参加各个级别的斗蛐蛐比赛。 爱上这些小虫子的17年来,方语笑已经成为宁波蛐蛐界的超级玩家之一,曾经培养出不少蛐蛐“将军”。很多居民和玩家知道后,也都会专程找他讨教,方语笑也从来不会“藏私”,大大方方地公开记载自己心得的“秘笈”。 爱上蛐蛐 曾经连续两年亲自去田野间捕捉 其实,方语笑从小就喜欢玩蛐蛐。“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在立秋后的夜里到野外去抓蛐蛐,抓来之后就放在床头听它的叫声。”直到2006年,他跟几个朋友去山东曲阜玩,回来的路上经过了山东宁阳县。“到了那里,我就震惊了。几乎每条道路边都是卖蛐蛐的摊位,玩家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这里购买。”需要指出的是,参加比赛的都是公蛐蛐,而母蛐蛐被称为三尾。 他清楚地记得,2006年他一共花费83元买了13只蛐蛐。回宁波后,朋友带着他参加了几场小型的斗蛐蛐比赛。那13只蛐蛐中出了一只高方阔厚的青蛐蛐,轻松赢了三场,这让他重拾年少时的乐趣,第二年他就再次到山东购买蛐蛐。 “山东、河南、河北的蛐蛐比较有名,都骁勇善战。”方语笑说,2014年,为了找到好一点的蛐蛐,他还到河南的产地亲自动手抓。 但抓蛐蛐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天一黑下来,他就到一望无垠的玉米地里去找蛐蛐,时间是晚上7点到12点之间,称为“盲采”。简单休息一下,下半夜就要进入紧张的“听叫抓”时间,也就是说根据蛐蛐的叫声去抓。叫声大的、穿透力强的蛐蛐,一般战斗力比较强,反之就弱。 因为抓蛐蛐实在太累,而且缺乏捕捉专业知识,方语笑坚持了两年,就重新选择购买蛐蛐参战。每年的立秋过后,他就会到几个蛐蛐的主产区。早上天蒙蒙亮就守候在摊位边,等着购买当地农民刚刚从田野里抓来的蛐蛐。 现在,网购就成为他找蛐蛐的渠道。“网购也有一定的风险。比如,有一次我网购了50只蛐蛐,但在快递网点被喷了消毒水,导致蛐蛐全部‘阵亡’。”幸好,卖家承担了全部损失。 饲养蛐蛐 一天一次喂食小米粥和混合饲料 每年的立秋,对于蛐蛐玩家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从这天开始,就进入了一年中的“虫季”。“玩虫分三个阶段,即选、养、斗,立秋就是选虫开始了。”对买来的蛐蛐,方语笑还要精心挑选。 一般而言,皮色干老、头大、牙大、身型四平相、皮壳厚实、身体素质好、头脖身体一种颜色的,是必选之虫。挑出符合条件的蛐蛐后,就要进入最为辛苦的饲养阶段。 作为一只小虫子,蛐蛐比较精贵脆弱。水要喂白开水,还要日日换,食物主要是小米粥和混合饲料。在饮食上,母蛐蛐还要喂食水果蔬菜,比如南瓜、胡萝卜等不易有农药残留的蔬果。 到现在,方语笑已经“收养”了30多只公蛐蛐,120多只母蛐蛐。每天下班,他都要花两小时去伺候它们。而每年的白露节气一过,他就更忙碌了,因为蛐蛐们要“下三”了。公蛐蛐和母蛐蛐的交配就是“下三”。 那些天,公蛐蛐会使劲叫唤,其实就是为了招来母蛐蛐。每天晚上11点,他要把母蛐蛐放到公蛐蛐的盆里,第二天早上8点再把母蛐蛐收走;连续两天后,还要让公蛐蛐空房一天;第四五天,再继续两天“下三”。 “在那段时间,如果能让蛐蛐们都不叫唤的,才是真正的本事。”母蛐蛐使用数日后还需要更换,让其在松土盆中排卵后再用。否则,公蛐蛐就会因为得不到“交配”,发生“憋死”现象。“未养促织先蓄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下三”的时候,方语笑也要经常去观察。特别是初次“下三”时,必须观察一会儿,待公蛐蛐神情愉悦、母蛐蛐转身,双方尾尾相对方可盖盆。有时候,还会出现母蛐蛐被公蛐蛐咬伤咬死或公被母吃掉的情况。 在“下三”几次后,母蛐蛐一般会产卵,并在次年的四五月份孵化为若虫,经过6次蜕皮共30多天羽化为成虫。但可惜的是,蛐蛐的寿命只有短短的百来天。“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们这样的超级玩家,其实已经是节肢类昆虫的专家了。”方语笑说,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就不可能把蛐蛐养好,并在比赛中获胜。 研究蛐蛐 将17年来的心得写成“秘笈” 在方语笑的手机上,珍藏着几百只蛐蛐的照片,这些都是17年来他饲养过的蛐蛐。“等我老了玩不动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也算是一个纪念。”方语笑说,玩家们把蛐蛐分为了将军、元帅、王等级别。“我曾经有一只‘元帅’级蛐蛐,在宁波几乎无敌后,朋友带它去了上海,也获得了连胜十几场的佳绩。” 现在,周围的邻居和同好们经常会来向他取经,方语笑就会从电脑上复制一本“秘笈”给他们。“这些都是我17年来的心得,我愿意公开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而方语笑的女儿报考美国一所大学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论文《斗蟋蟀》。“灵感和知识完全来自我这个老爸,我感到非常骄傲。” 白露过后,各类蛐蛐的比赛也要开始了。欲知蛐蛐怎么斗,等我们去看了之后再说给大家听。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王江宁 文/摄
|